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2、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3、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4、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5、制作化石模型。科学知识1、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2、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3、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4、知道化石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2、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化石的成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模型。学生准备: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化石。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恐龙的知识。既然恐龙早已灭绝,哪我们为什么还能知道它们的从在呢?(即恐龙化石的从在)2、我们从恐龙化石中了解了恐龙,因此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依据。除了恐龙化石外,大自然中还有其他化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二、认识化石1、课堂讨论:学生观察27页图,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2、讨论小结:化石就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三、了解化石的成因。1、知识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恐龙化石的发现与还原,请大家想一想恐龙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恐龙身体的哪部分会保存下来?2、学生看书28页,认识化石的形成。四、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制作方法:1、讲粘土擀平。(可用橡皮泥代替)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粘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粘土模型晾干。五、认识活化石。课前应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为什么这些生物被称为“活化石” ?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还认识哪些活化石?上课时由学生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要使学生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六、对于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困惑,做出合理的解释。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化石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了解呢?知道什么是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板书设计:化概念化石就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的残骸告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石形成骨骼牙齿等被保存—矿物化—上升—暴露诉我们什么课堂练习一、填空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2.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文字。二、判断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  )2.化石就是生物。(  × )3.大熊猫、白鳍豚等生物几千万年以来没有多大变化,这被称为活化石。( √   )4.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动物脚印是化石。(  √ )5.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 √  )三选择1.下列生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C)。A恐龙   B长颈鹿   C蟑螂2、恐龙是靠(C)繁殖后代的A、蛋    B、胎生   C、卵生3、化石不能保存生物的(D)A、骨骼  B、肌肉 C、内脏   D、B和C4、长颈鹿形成的原因是(D)A遗传变异B、适者生存C、进化 D、以上都是 四简答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答:(1)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3)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4)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2、列举出已经灭绝的物种和被称为“活化石”的物种。答:已经灭绝的物种:恐龙  、渡渡鸟、奇虾;    被称为“活化石”的物种:朱鹮、蟑螂、白鳍豚、银杏树、水杉、大熊猫、扬子鳄。附送: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13《浩瀚的宇宙》教案翼教版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二、教材分析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等等。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因此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三)追溯历史(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师: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九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个星球?(用媒体资料对学生的个人经验进行提升)(根据学生的叙述,在“九大行星”有选择性的点击对应的片断。)由“九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知识介绍: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展示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和图片)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教师:到这里,人们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知识介绍:20世纪初,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2.5米天文望远镜。1923年10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这台望远镜拍摄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离为225万光年,远远超出银河系范围。 教师:随着仙女星系以及其他河外星系的发现,人们从恒星世界走入星系世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大大地跨进了一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及其重要作用是的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的向外延伸。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的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后,我国将在xx年实现月球探测计划。(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以观看“宇宙之旅”片断的形式,回顾了人类了解宇宙的过程。能不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学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课堂上没来得及进行交流的,课后大家可以再继续探讨。说不定,多少年以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中间,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有自己的发现和学说。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7页共7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