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知道一杯热水的温度会有规律地降低,通过讨论认识到这是热水向周围散发热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研究热在金属片里是怎样传递的。通过观察金属汤匙上不同位置蜡烛的熔化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热从加热点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这就是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传导。第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学生在此部分第一次接触酒精灯,教材详尽而清楚地介绍了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每一个步骤都需让学生记牢、会做。第三,研究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方式——对流。水不是热的良导体,那么,平时我们为什么能将全部的水烧开呢?教材要求学生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观察一杯水全部变热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活动口第四,了解热辐射。教材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烈日下的物体摸上去很烫”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这些热来自哪里?接下来简单介绍了热辐射的概念。这部分知识不在课标要求范围内,学生了解即可。第五,拓展活动。分析教材插图中涉及到的热传递方式,这个活动意在考察学生对热传递三种方式的掌握情况。为启发学生,图中还用箭头给予了提示。本课以研究热传递的方式为探究主线。热传递的实质是热能的转移,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热能转移的三种基本方式。因此,本课应以学生的探索为主,让其亲身感受金属、水热传递的真实过程,从中发现和体会金属的传热规律和水的对流现象,再由探索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引申出空气的热传递方式以及热辐射。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已有认识推而广之,引申到物质的热传递,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升华,促成学生的知识建构。学情分析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就比较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目标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4.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6.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评价任务1.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2.知道热传递的方向及其规律。教学准备蜡烛、金属锯条、竹夹、火柴、酒精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生:愿意)你们真棒,品质真好!今天就有一位仓库的保管员遇到了小偷,想要偷钢管,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请看视频短片,你们会帮他选择钢管还是木棒来战胜小偷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方法。师总结:我们刚刚用喷灯加热钢管,使钢管上的热传递到了小偷的手上,烫走了小偷,这个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二课《热的传递》二.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热方式。我们首先来研究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2.学生进行猜想并做出假设。3.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4.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点、灭酒精灯。5.学生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用过的火柴杆应放在垃圾桶里;加热的金属汤匙不能随便用手去摸,以免烫伤)6.学生汇报。7.小结: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方式叫做传导。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和气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2.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3.师播放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短片4.小组讨论,总结。5.汇报、交流。6.小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相互混合流动,这种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四、认识热辐射不靠固体,液体,气体,不靠任何物质能不能传递热呢?这种传热方式又是什么呢?播放视频《太阳是怎样向地球传递热的》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五、巩固应用1.出示视频中的热传递方式图,提问:在这组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3.汇报,总结。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本课是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
的流程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有了猜想以后,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各小组都能按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整堂课都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把实验的自主权和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猜想,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鼓励探究创新,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表达,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2.发挥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等优势,强化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对热的传递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去主动探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