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科学 / 教学同步 / 教科版 / 六年级下册 / 宇宙 / 4 日食和月食 /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日食和月食1教学反思 教科版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1教学反思教科版我上课内容是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四课时《日食和月食》。经过前两次的执教以及李老师对我的指导点拨,我对本节课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设计。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内容。关于宇宙的知识,要在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是有限的,也是有难度的,可能间接经验更多于直接经验,所以搜集大量的资料补充课堂教学可能是本单元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网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资源库。为了能使本节课更形象化、更直观化,我在网上找到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课件。在前两个班级施教后,我发觉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影像资料很感兴趣,并且帮助他们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对抽象的宇宙世界的学习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途径。但是我并没有完全照搬下载下来的课件,而是根据我的教学设计对这个课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因为我认为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并不取决于教学课件的精致与否,而是在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课件资源,服务于教学内容。2.充分认识模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课件的演示、资料的展示只是补充,让学生动手模拟、动脑思考还是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宇宙单元是模拟实验集中的单元,经过执教上节课《环形山》之后,我对本节课中模拟实验的设计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只给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三个塑料球,要求学生模拟出发生日食和月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模拟实验就是尽可能的利用实验材料模拟出科学现象,那么既然是模拟的实验,肯定会与客观的、真实的现象有些差距,因此教师应该是更多的去培养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思维的发散性和科学质疑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实验的准确性。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最后一个班级施教时,还让四人小组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重点突出宇宙中的三维立体效果,以及日、地、月三个星球的运动特性,并强调三球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的程度超出预设,在既轻松的环境中发现了问题的实质,看来不能低估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3.增加自身的科学素养,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科学课上传播的是科学知识,培养的是科学素养。如何正确传播科学知识呢?我想首先教师要正确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现象。例如:对“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描述不够到位,应该是“日、地、月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又如:当学生看到月全食的照片时,提出质疑“怎么月全食的时候月亮是红色的” (由于是网上下载的视频,可能经过剪辑,所以出现在月食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犹豫了下,决定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资料,其实教师应该可以告诉学生月食现象是天体运行过程中形成的,那么这张红色月球图则是这个过程中的某个镜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质疑,教师应该予以尊重,并能做到巧妙地追问和处理,包括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质疑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猜测是重复的等等。教师的教学策略有很多,教学机智也有很多,教师只有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实践、积累、沉淀和思考,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图片推理出其特点,以及推测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对如何进行模拟实验有所认识,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出日食或月食发生时的一些其他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二、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乒乓球、手电筒、玻璃球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三、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1.交流日食现象:同学们,关于日食,你知道些什么?看过日食吗?观察日食图片并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2.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反复播放日食过程录像,从这些特点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小组汇报整理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挡住它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挡住它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它的物体是运动着的。(二)猜测、推理日食成因。1.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2.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可能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4.理清条理,抓住关键。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5.突破重点如果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让我们根据观察到的日食特征来讨论这个问题。6.学生分组讨论①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什么形状的?(弧形)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形或球体)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③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7.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月球)(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三)模拟实验,验证猜测。1.大家认为日食的形成和日、地、月这三个天体有关,那么怎样来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做模拟实验)。2.设计模拟实验①选择什么物体来模拟这三个天体?②如何用这三个物体来模拟天体运动?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③交流实验方案并在友情提示下修改完善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4.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观察思考二个问题。①观察到什么现象时可以认为发生了“日食”?②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处于什么状态?在什么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日食的?5.展示实验活动,交流实验结果①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述说现象,老师依据学生述说的现象画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示意图,为下面简介日食种类做好铺垫。)②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学生画出示意图。)③地球上所有的人同时都能看到日食吗?(不能)哪个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学生画出示意图。)④教师组织小组展示模拟实验:一生持手电筒当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一生头部当地球,看看在怎样情况下看不见太阳。⑤要求学生画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关系简单示意图。可出示三球仪辅助教学。(让学生用示意图记录实验现象,为归纳日食的形成提供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⑥学生把日食研究结果写下来(小组相互交流完善)。⑦老师简介日食的种类。⑧教师课件演示日食成因,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6.巩固认识,形成结论①请同学们读书本上日食成因文字。②理解书本上日食成因示意图。(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片段,使学生亲身感受“问题提出、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四)能力运用、知识拓展。1.请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2.做月食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是否正确。(若时间有限可让学生说说做月食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月食的成因)3.画出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通过类比及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解释和掌握新的知识。)4.小结并延伸: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现在人们不但知道日食、月食的成因,而且还能准确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能观测日食、月食的地区。课后上网搜集近年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日食和月食附:板书4、日食和月食日全食日食:日偏食月食(农历初一)日环食(农历十五或十六)太阳—月亮—地球太阳——地球——月亮设计意图:《日食和月食》一课内容属于空间科学,学习本课,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层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点,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据事实材料推测分析是谁挡住了太阳光是难点。《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根据这个要求,本节课突出新科学课程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思想和学习的个体化。 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发展规律及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采用了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图形,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7页共7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