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2.知道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2.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尊重证据。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2.能坚持长时间认真细致地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人类可以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后是否产生新物质,以此来辨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柠檬汁、牛奶、洁净的铁钉、生锈铁钉、量筒、塑料薄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回顾:(教学提示:出示前几课的实验图片——蜡烛燃烧、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白醋浸泡的鸡蛋壳、加热白砂糖等。)这些是我们前几课学习的物质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分别产生了哪些现象?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预设:蜡烛燃烧发光、发热,产生黑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了大量气泡,发出哧哧的声音;白醋浸泡的鸡蛋壳表面产生了气泡;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从固体变成液体,最后又变成固体,颜色从白色变成淡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并冒黑烟,先无气味,后出现焦糖香味最后变成焦煳味。)2.揭题:看来,我们周围发生的很多变化都伴随着一些现象。从我们知道的变化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了解更多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板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设计意图]回顾之前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变化伴随的现象产生关注。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变化中伴随的现象1.过渡:在前几课的学习中,我们分别观察到了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气味等常见现象。除此之外,物质的变化还会有其他现象产生吗?让我们继续探究。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牛奶和柠檬汁。)这是两杯常见的饮品,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预设:牛奶是乳白色的液体,柠檬汁是半透明、有酸味的液体。)3.活动: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学提示:将少许柠檬汁倒入牛奶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牛奶中出现了一些白色物质沉在底部。)4.讲解:物质的变化除了会产生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等现象,有的还会生成沉淀。沉淀通常指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也可表示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析出的过程。5.布置任务:请大家思考生活中的变化和现象,完成活动帮助卡。6.提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吗?(预设:还产生了气体。)这说明了什么?(预设:物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现象同时产生。)2 7.小结:观察变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该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探索二:铁钉生锈的过程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生锈铁钉的图片。)铁钉生锈发生了颜色的改变,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吗?我们可以用什么证据进行解释?(预设:是化学变化,可以用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进行证明。)2.活动:每组分发一根生锈和一根未生锈的铁钉,指导学生观察二者的不同,并进行组内交流与讨论。3.提问:大家发现了它们的哪些不同?(预设: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铁锈是棕红色的,没有金属光泽;铁表面是光滑的,铁锈表面粗糙;铁坚硬且有韧性,铁锈比较脆;……)现在你们认为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预设:不是。)4.小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一种新物质,因此铁生锈是化学变化。5.提问: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说,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铁生锈与什么有关呢?(预设:铁在有水的情况下会生锈。)那么,是不是只要有水,铁就会生锈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6.布置任务:(教学提示:取三个量筒,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量筒水、一个不装水。将三根铁钉分别放入三个量筒中,在半量筒水中的铁钉要有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在水中。将三个量筒都用塑料薄膜封口,静置在角落。)铁钉生锈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接下来,请大家每天观察并记录铁钉的变化。三、拓展与小结1.提问:铁制品生锈会影响它的使用,所以人们通常会采取一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你们知道哪些防锈措施?(预设:放在干燥处;刷上油漆;涂抹油;电镀;完全放入食用油中;“烤蓝”;搪瓷等。)这些防锈措施的原理是什么?(预设:将铁制品与水和空气隔绝开,使其不具备生锈条件。)2.布置任务:课后,请同学们通过观察或利用网络、书刊等查找资料,了解更多与化学变化有关的事例,寻找我们身边的化学变化。【教学后记】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