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教案教科版【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本课的教学将为后几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是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探究活动。本课内容分为“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两部分,继上节课观察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沙与豆子的混合和加热白糖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混合、分离沙和豆子,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②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学习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和用蜡烛给白糖加热。②体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并及时记录的习惯。②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难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教法学法】依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这一课改方向,本课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讲解示范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则以合作探究,小组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准备:沙、豆子、筛网、搅拌棒、记录纸、白纸、火柴、蜡烛、小铁勺、白糖、药匙、铁丝、易拉罐、小苏打、白醋、多媒体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我们可能都留心观察过身边的世界,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出示铁丝)比如说:大家看这是一根普通的铁丝,大家注意看有变化吗?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弯折铁丝)?学生回答。这是个常见的易拉罐(出示易拉罐),咱们再看一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压瘪易拉罐)?学生回答。生活中物质的变化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注意观察下面这个实验,看!这只杯子里是什么(白色粉末:小苏打)?另一只杯子里又是什么(无色的液体:白醋)?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块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看来,我们身边的物质变化真多,大家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那些不同的地方吗?这节课老师与你们一块儿探究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同学们,这节课将以同学们的动手实验为主,但是在实验之前请各位同学注意听清楚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对做实验的要求,实验当中各位同学在仔细地进行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二、混合沙和豆子1.观察沙子和豆子先安排学生自行做好小组分工(注意提醒的分工:由谁主要负责实验、谁主要负责观察、谁主要负责记录,谁来向大家汇报),教师演示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后请学生从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子放在白纸上,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沙和豆子,摸一摸手感,闻一闻味道,看一看形状、颜色、大小之后把各小组观察到的结果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小组充分观察交流后选派一名同学汇报观察到的特点。(学生描述可能不相同,教师给予必要的解释、鼓励)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前观察到的沙和豆子的情况。2.猜测:如果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会发生变化吗?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会或不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进行实验。3.实验一:混合沙和豆子:让我们把用于观察的沙和豆子继续留在白纸上,将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用自己的方法搅拌。(学生分组实验)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沙发生变化了吗?(没有)豆子呢?(也没有变化)4.实验二:分离混合物:既然大家都发现了沙和豆子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为了更进一步的观察清楚现在的豆子和沙子与没有实验前的豆子和沙子是否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教师注意引导)?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豆子和沙的混合物。现在大家用分离开的豆子和沙子与原来的豆子和沙子进行一下比较,看看有没有发生变化?5.小组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并汇报。 小结:沙和豆子的特征和性质都没有改变,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它们的混合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三、观察白糖的变化是不是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和混合沙和豆子的变化类似呢?下边我们在来做个白糖变化的实验吧!1.观察白糖:每组用药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白纸上,从白糖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方面仔细观察白糖的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中。2.预测:现在我们要用金属汤匙给白糖加热,大家预测白糖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老师发给的记录表中。3.教师讲解并演示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给白糖加热的方法:①小组先分好工,操作的同学戴好手套;②手握汤匙顶端,用药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汤匙上用蜡烛外焰加热;③观察不能靠汤匙太近;④加热时手不能摸加热部分;⑤加热结束后,把汤匙放在盘子中冷却;⑥留样本,便于比较,第一阶段到发现有一点点变化就请熄灭蜡烛,暂停实验,观察清楚在继续;⑦第二阶段持续加热到不再有变化就停止;⑧记录下白糖在加热中的变化过程。注意事项:演示点燃蜡,蜡烛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温度最高?(提示用蜡烛的外焰加热。)再出示金属汤匙要求手握在金属汤匙柄的顶端,以免手烫着。然后用药匙取少量白糖倒入金属汤匙,慢慢移到蜡烛外焰加热。观察时眼睛不能凑太近以免伤着眼睛,因为加热过程中可能会有气泡冒出。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不能用手去摸加热的部分。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白糖的点滴变化很重要。(教师边讲解边演示)4.分组实验:学生分工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分小组引导)5.学生分组交流、整理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先请学生将实验得出的记录展示给大家看看,学生汇报:白糖加热过程中的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颜色变化:白色---褐色---深褐色---黑色;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学生在汇报中可能有不相同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提到: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如果放在内焰或焰心加热,勺子底部会产生黑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教师不做过深解释,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先研究研究。)6.集体交流:对比加热前后白糖的状态、颜色、气味的情况,我们发现白糖在加热后有没有变化?(有明显变化)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物体还是白糖吗?(引导对比状态、颜色、气味的不同得出结论:不是)也就是说加热后的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四、对比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1.总结概念:我们发现前一个实验中混合后的沙和豆子并没有变化。而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加热后的白糖变成了新物质;所以我们说两个实验的变化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把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因为它们的变化仅仅是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并没有产生新的不同物质。像加热白糖那样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因为它们的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由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来先谈,尽可能让学生找出两实验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做适当的概括总结。)2.找区别:大家说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有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五、拓展与应用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吗?(玻璃打破,铁器生锈,木柴燃烧,湿衣服晾干)为什么这样判断?2.说说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一些物质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由学生举例进行说明)3.说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巩固、升华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活动经验、感受来谈。)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5教案教科版一、教材简析: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引导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二、教学背景: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科学词汇:混合明显变化加热燃烧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科学方法:分离加热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归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核心价值观:细致并实事求是地观察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离沙子和豆子以及用蜡烛给白糖加热,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它们的区别。难点:通过分析白糖加热的现象,知道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沙子、黄豆、空塑料杯、筷子、筛网,蜡烛,记录表、勺子,白糖,、火柴各一份、两个铁盘、表(计时用)。每组沙子、黄豆、空塑料杯、筷子、筛网,蜡烛,记录表、勺子,白糖,、火柴、两个铁盘、表各一份。加热白糖时,白糖的数量不能太多,加热时用蜡烛火焰的外焰。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热的部分。教学流程复习观察混合后的观察加热总结物理变化和拓展 导入沙子和豆子的变化白糖的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延伸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复习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1.观察沙子和豆子出示沙子和豆子。请材料员分别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纸上,大家仔细观察豆子和沙子,描述它们的特点。2.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3.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进行搅拌)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呢?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4.分离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每组一包白糖,展开放桌上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3.讲解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师演示。提示用蜡烛的外焰加热。再出示长勺要求手握在长勺柄的顶端,以免手烫着。然后将纸包的白糖倒入长勺,移到蜡烛外焰加热。观察时眼睛不能凑太近以免伤着眼睛,因为加热过程中会有气泡冒出,不能靠太近。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加热结束后,不能用手去摸加热的部分。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出示温馨提示)4.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6.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7.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课外阅读资料。 四、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1.阅读课本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师生共同总结: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铁生锈那样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像弯曲铜丝,撕碎纸片,豆沙混合,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没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3.联系生活: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玻璃打破,铁器生锈,木柴燃烧,湿衣服晾干,物体落地,食物腐败。)五、拓展延伸。1.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2.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板书设计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沙子+豆子=沙子+豆子—→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加热白糖=新的物质—→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课外活动继续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发生的变化。生成预见在比较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学生纠缠于细微的变化,如沙子粘在豆子上,豆子好像变了一点颜色等,这是值得肯定的严密、细致的态度。但这是细节,从大方向来看,我们应该把握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沙子还是沙子吗?豆子还是豆子吗?这是观察的核心。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个现象,也希望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这又与前一节课中的观察内容联系起来。课堂评估1.获得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的观察研究活动经历。2.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严谨、规范。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年月日第小组记录员 加热前预测加热后的变化白糖      温馨提示:1.手握勺子顶端;2.放外焰加热;3.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4.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5.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6.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蜡烛的变化;课外阅读资料: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9页共9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