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王安石记山禅褒游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本朝人尚理——严羽《沧浪诗话》利用游记进行说理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卒谥文.也称王文公。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学习本文步骤:1阅读课文。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6背诵第三自然段。
朗读正音1、庐冢(zhǒng)2、盖音谬(miù)也3、窈(yǎo)然4、咎(jiù)5、无物以相(xiàng)之6、何可胜(shēng)道7、王回深父(fǔ)8、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
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
理清思路一(1、2):记叙——游山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结构关键句——“于是予有叹焉”
特殊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开始在那山脚下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于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于有块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辨认出是“花山”
小结:本段主要写了有关褒禅山的以下景点山禅院华山洞碑文名字由来庐冢名字由来文字
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行文顺序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华山洞名来由④→从仆碑看出本名⑤→指出音谬⑥
石碑华山洞褒禅山(华山)慧空禅院东西
空间方位图
←褒禅寺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其下平旷:平坦开阔有泉侧出:从旁边。由山以上六七里:上:往上走。第二段补充注释有穴窈然:然,形容词尾。问其深:深:深度。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连词表修饰。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火且尽:且,将要。其进愈难:其进,那向前进(的事)而其见愈奇:其见:那见到的(景致)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方是时:是,这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有的人名词作状语名为动。形为名。形为动。动为名。形为动。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约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平旷记游华山洞的经过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游者甚众窈、寒、深游者少第二自然段→悔
第三段补充注释:于是:对这种情况。之:取消独立性。观(于天地……):观察于:对于而(世之):但是非常:不同寻常险远:险而远的地方。在:动词,表示一种存在。(罕至)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至于:古今异义。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义:①达到某种程度;②行文中另提起一事。于: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尽吾志:尽到了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所得:得到的,即收获。怠:懈怠。志:志向,理想。孰:谁。形为名。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以其求思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广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且路程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到了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第三自然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余之所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
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力(体力)主观客观志(理想)物(外物)成功
第四段补充注释:于:对于(古书)之(不存):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存:保存后世:后代的人谬:形容词作动词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胜:尽此所以……: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学者:求学的人名:指识其本名,这里用作动词。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又因此叹息那古代书籍不能保存下来,后代人把它流传下来的文字弄错,而没有人能所明白的事情怎么可以说得完?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求学得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得缘故了
第四自然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议论一正一反
游褒禅山记记叙(基础)议论(深化)山、碑洞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游洞入之愈深→进愈难→见愈奇随怠者出,所以见少记少乐少悔:不得极游之乐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仆碑——深思而慎取记叙——补叙同游者结构总结
思考题: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说明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第三自然段)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的态度(第四自然段)。叙议议论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深思而慎取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写作特点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一部分记游第二部分议论1.介绍褒禅山概况略2.记华山洞经过详山碑略详前洞和后洞概况游后洞经过前洞后洞经过补叙经过、写心情华山洞的心得借仆碑抒发感慨议志议力议物略略略略略详详详详详→→→→→→→→↑↑↑→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质于齐,兵乃出家祭无忘告乃翁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乃盖副词,表判断,是副词,竟然,居然连词,于是连词,才代词,你,你的名词,车盖连词,表原因,因为动词,超过,胜过副词,大概
以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不随以止也,不随以怠也。夫夷以近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足以(因为)(相当于“而”)(来)知识归纳——一词多义
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其文漫灭“独其为文”。道文名词,路,道路动词,说,讲名词,文字名词,纹路名词,文章动词,掩饰碑文,整篇文章文字
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此余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然得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动词,得到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
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可怪也欤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他的”“他们的”“它的”讲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语气词(1)表示反问的语气例:“其孰能讥之乎?”(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例:“其皆出于此乎?”(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例:“吾其还也”
1、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入之甚寒,问其深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
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9、常在于险远10、至于幽暗昏惑11、后世之谬其传12、后世之谬其传13、莫能名者形→动,照明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形→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使动,弄错,使…错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识归纳——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十一:十分之一于是:对这件事,对于这种情况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知识归纳——语句翻译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知识归纳——语句翻译
——句式1省略句2被动句3判断句4(介词结构后置)有碑仆道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知识归纳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