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钴鉧潭西小丘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来源:学科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及情景交融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把握文意;2.研习讨论,理解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以丘写人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贺小丘而伤自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身”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以丘写人的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皆爱游历名山大川,并写下千古传诵的山水游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便是其中一位,他参与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期间,借永州山水寄托个人感情,写下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钴鉧潭西小丘记》便是其中的一篇。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文章不厌百回读,尤其是文言文。我们要在读中品古之韵,察人之情。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完成自学导案。3.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字词。解决不了提出来,师生互助。三.赏析美文,体会情感1.请学生找出相关小丘景物描写的语句并赏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景物一: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士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第一节)赏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突出了石“奇”,不仅写出了石头的形状、神态,更写出了石头的动作。石头充满了扩张的生命力---这是被弃山石的姿态,抒发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存在,为小丘抱不平。体现作者对小丘地喜爱之情,因为喜爱,才会观察得如此细微,刻画得如此传神;也因为喜爱才会引起下文的“怜而售之”。景物二: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第二节)赏析:山清水秀,赏心悦目,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高耸的山峰、漂浮的云彩、流淌的溪水、遨游的鸟兽全都欢畅地表现出奇巧的姿态,向人们呈献技艺。作者笔下的山、水、溪、鸟兽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富有情感。万物之所以有情,其实是看风景的人有情。王国维曾经说过“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可见柳宗元十分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陶醉
----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句子叫“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完全释放了自己,与自然融合,情与景完全融合。其实作者对眼前一切感到满足,进一步想,在满足的背后隐约透出一丝凄凉。正是作者遭贬谪,境遇冷落,抱负难以实现的空虚的写照。2.拥有如此胜景的小丘,它的遭遇又是怎样的呢?明确:“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止四百”,“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余怜而售之”。(①被弃----②无人赏识-----③被赏识)追问: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分析:①被唐氏所弃-----文中没说原因,但从文中可以推测原本美好的小丘周围秽草、恶木包围而失宠遭弃。②无人问津----地处偏僻,放在京郊的话,贵游之士必定“争买”。③被柳宗元买下----因为小丘的遭遇和作者十分的相似。(换种问法:小丘的什么打动了作者?)明确:小丘----美而价廉[来源:学§科§网]作者----能而被贬教师补充背景:王叔文因政治革新失败被杀,柳宗元受牵连被贬,失天时;作者远离京都,流放永州,居穷乡僻壤,失地利;作者满腹才华,却只能寄情山水,失知音。这座小丘真正打动柳宗元的是它的命运,不禁让他产生“同病相怜”之感。所以这篇文章看似写小丘,其实在写自己,以丘喻人。3.最后一小结,作者点明了写作的目的-----“贺兹丘之遭也”,谈谈你的理解。明确:①贺小丘,其实是伤自己,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愤。②贺小丘能“有遭”,期望自己也能再次被重用。[来源:Z.Com]后来,在被贬永州十年之后,柳宗元终于重新被调往京城,以为从此否极泰来,谁料三个月后再次被贬,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广西),最后客死异乡。令人唏嘘不已!四.课堂小结余秋雨曾经这样评价柳宗元:“灾难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中拥有了‘永州八记’,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高锋性的构建。”金圣叹也用“笔笔眼前景,笔笔天外情”来评价柳宗元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是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无一例外的寓情于景,或隐或现的有着作者的影子,使山水也有了人的性格。柳宗元在山水游记方面的开创作用,使人们奉他为“游记之祖”。五.布置作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