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像山那样思考大地的眼睛江南的冬景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正当/正月   有劲/劲草   散文/人心涣散B.摩登/模板闽粤/乐章蕴藉/晕头转向C.奶酪/篱落谨慎/尽管胸襟/情不自禁D.肃杀/星宿含蓄/畜牧曝晒/铺天盖地解析:A 依次读为:zhènɡ/zhēnɡ,jìn/jìnɡ,sǎn/sàn;B项,mó/mú,yuè,yùn/yūn;C项,lào/luò,jǐn,jīn;D项,sù/xiù,xù,pù/p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解析:B 随声附合——随声附和。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②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③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⑤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章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A.③④⑥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⑥解析:B ①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此处不合语境,使用错误。②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也比喻恩德深厚,使用正确。③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使用正确。④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此处不合语境,使用错误。⑤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此处不合语境,使用错误。⑥泥沙俱下: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使用正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左右的人整形,女性比例为83%,男性比例为17%,整个行业的年增速则在30%以上。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C.国家公务员考试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为公务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我们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严格把关,择优录用。D.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高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全国部分省市98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七元时代”。解析:C A项,不合逻辑,“超过”和“左右”不能搭配;B项,“实现……达成合作”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国际原油”后应加上“的价格”。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①               。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人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②              。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③              ,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通读全文把握中心,然后根据所补写句子所处的位置及后面的标点,以及前后文的内容、句式来确定应补写的内容。①处是对上文的总结,根据前文的“利害网”“转来转去”确定此处应填仍是被“利害”系住;②处说创造或欣赏艺术时的情况,根据上文“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可以确定此处应填都要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③处是写有一番真正成就的条件,根据本段中心,此处应填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答案:①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②都要从现世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 ③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致命的江南潘向黎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湿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而最浓艳消魂的是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韵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在烛火黯淡的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诗人梦见了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人(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世说新语·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弃官南归。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莼鲈之思,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它可以使人放下刀戈、率众来降。丘迟的一篇《与陈伯之书》,是一篇招降书,写得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动人心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人来降。与其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是江南的胜利。它甚至是江山变色、生灵涂炭的缘起。柳永的《望海潮》将江南的繁华旖旎写到了十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慕西湖胜景,就起了挥鞭渡江、立马吴山之意。我不怀疑江南有这样的吸引力,会让人起觊觎之心,但是将王朝的覆灭,归罪于一阕词,未免荒谬。朱东润先生说得公允:“说金主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但是这都是前尘往事了。留下来的只是关于江南的美丽的咏叹,只是关于江南的千古传说。江南,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人性的空间,是中国人永远的梦境。在这里,我们滤去了现实中的不洁、不美、所有的缺憾,只留下山明水秀,草长莺飞,才子佳人,美酒佳茗……虽然那些笙箫吟唱的烟波画船已经去得很远。(选自《才女书百篇女性散文经典》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不让塞北,且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他们不仅在诗词歌赋中浓缩了这一意象,而且经过竞相歌咏,渐渐形成了一种诗学传统。B.作者穿越历史的时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南的美景,抒发了对江南的爱恋之情,并从人性和文化等方面阐释了江南的精神内涵。C.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作者借解释张翰隐退的原因,说明作者认同江南的魅力。D.“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一句,说明了乡思、乡愁是陈伯之心中最柔软的一角和最本能的情感。解析:A “江南不让塞北”有误,与原文第二段“有人说”的观点相矛盾。7.文中大量引用了与江南有关的古诗文,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解析:散文中引用古诗文的作用一般有:(1)丰富文章的思想内容;(2)增强文章的典雅色彩和诗意美;(3)生动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4)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或支持了作者的观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答题时应注意结合文本作答。答案:①古诗文的引用能够生动、凝练、有韵味地展现江南的美,让读者在品读中深切感受到江南的深刻内蕴、独特意境。②借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之情。③充分展现我国古诗文的魅力,吸引读者关注作品中人物的行事,获得人生感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8.本文以“致命的江南”为题,意蕴颇深,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对此进行探究。        解析:探究散文标题的意蕴,首先要思考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文章主旨,并结合相关议论抒情的句子加以理解。本文题目“致命的江南”,应重点解读“致命”的含意。根据文中“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领起的段落不难看出,“致命”是与个人、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并且这里的“致命”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之情。答案:本文以“致命的江南”为题,意蕴主要有二:①江南与个人、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莼鲈之思”使张翰弃官南归;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丘迟的书信,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人来降;金主完颜亮读了《望海潮》,慕西湖胜景,对江南顿起觊觎之心。②江南业已化成中国人斩不断的血脉。江南具有一种精致、雅洁、温润的文化气质,是文化的空间,是人性的空间,是国人的梦境,更是人们心中真、善、美的存留,是人类最美好的事物和情感的寄托。人们走进江南,便与江南融为一体。联系生活实际略。三、语言运用9.根据上下文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其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内容相对,句式一致。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是 ;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是  。  解析:做好续写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所提供的语境中的关键词,这段文字中“季节”和“宋词”即为关键词,所续写的句子中要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特征,即一柔美,一阳刚,要从关键词的含义范围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续写。另外,句式要做到和所给例子一致。答案:(示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 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 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 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10.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  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明的中华文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二是广开言路,三是举贤授能,四是以法为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都带来长足的发展,正如《周易》所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根据题干“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加以筛选。答案:中和 包容 开明 革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