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晋灵公不君1.连线作者《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与《春秋》相当,同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但《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左传》的明确纪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7),并在全书最后附上了一段鲁悼公四年(前453)三家分晋的史实。《左传》全文共196000多字,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号称“大经”。《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2.整体感知《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同时也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1.识字注音胹熊蹯(  )   寘诸畚(  )稽首(  )鲜克有终(  )衮职有阙(  )麑(  )嗾(  )翳桑(  )寘诸橐(  )自诒伊戚(  )2.通假字(1)而观其辟丸也(     )(2)杀之,寘诸畚(     )(3)三进及溜(     )(4)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5)亡不越竟(     )(6)反不讨贼(     )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1)弃君之命,不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书法不隐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之良大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类活用(1)晋灵公不君(     )(2)问其故,而患之(     )(3)使麑贼之(     )(4)晨往,寝门辟矣(     )(5)盛服将朝(     )(6)晋侯饮赵盾酒(     )(7)过三爵,非礼也(     )(8)提弥明死之(     )(9)舍于翳桑(     )(10)宦三年矣(     )(1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6.特殊句式(1)则莫之继也(     )(2)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3)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4)其我之谓矣(     )(5)董狐,古之良史也(     )答案:1.érfán zhìběn qǐ xiǎn gǔnquē chúní sǒu yì tuó yí2.(1)“辟”同“避”,躲避 (2)“寘”同“置”,放置 (3)“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 (4)“阙”通“缺”,过失 (5)“竟”通“境”,边境 (6)“反”通“返”,返回3.(1)代词,没有谁/同“暮” (2)犯过错/胜过/责备/拜访 (3)兼词,相当于“之于”/众,各/兼词,相当于“之乎” (4)逃走/使……灭亡/通“无”,没有 (5)疾病/担心,忧虑/困苦不堪 (6)车右、骖乘/右为尊位,引申为“上”4.(1)不守信用 不相信 (2)不合礼法 ①不礼貌,②调戏(妇女) (3)记事的原则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4)古代官职名 医生的别称5.(1)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2)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 (3)名词作动词,刺杀 (4)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5)名词作动词,上朝 (6)使动用法,使……喝,给……喝 (7)名词作动词,合礼法 (8)为动用法,为……死 (9)名词作动词,住宿 (10)名词作动词,做贵族的仆隶 (11)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12)使动用法,使……免6.(1)宾语前置句 (2)判断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判断句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 1.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2.麑自杀一节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3.以儒家的观点,应如何认识赵盾这个人物?1.本文的叙事特点是“详而博”,请结合事例予以分析。2.董狐为什么认为“赵盾弑其君”?如何评价董狐记载“赵盾弑其君”的这种记事原则?结合现代观念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人物晋灵公赵盾麑提弥明灵辄董狐性格贪婪荒唐残暴无情敢于直谏忠于国事矛盾自杀勇猛善战讲究策略知恩图报是非分明良史直笔答案:问题导学1.提示: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以下几件事上:(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把他的尸体放在畚箕中,还让女人拿着走过朝堂。(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嗾夫獒焉”,即不听赵盾等大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犬。以上这些事,说明晋灵公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行君道2.提示:麑本是晋灵公的侍卫,是他的亲信,应当对晋灵公言听计从,否则,晋灵公也不会让他去刺杀赵盾。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了朝衣朝冠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坐着打盹儿。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如果不杀)违抗了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用。在不忠不信两者之中有一种,还不如去死!”于是,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作者刻意从“麑自杀”这一细节来反衬赵盾的忠贞爱国,晋灵公的残暴荒淫。3.提示:赵盾性格形象    赵盾行为←————←————←————总结:赵盾为人臣忠于国君,直言敢谏,对本职工作是宵衣旰食,连杀手都佩服他;对百姓尽其责,做到了养民以惠。从以上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赵盾按臣道做到“忠”,是一位良臣。 自主探究1.提示:本文所叙之事概括说来仅是《春秋》所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但此事之来龙去脉,即赵盾为何弑其君,该不该弑其君,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仅凭此一句很难弄得明白。本文细细道来,讲述得明明白白,让读者知晓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是其“详”。文中不仅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荒淫无道的行径,叙述了赵盾与士季进谏的经过,讲了晋灵公如何派钅且麑暗杀赵盾以及借宴请之机谋杀赵盾,还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名等,这是其“博”。一“详”一“博”,不仅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非的可判断性,而且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形象地表现了出来。2.提示:按照《春秋》礼法,赵盾最终背上了“弑其君”的罪名:第一,他逃亡,却没有逃出国境。按照当时的礼法,臣下逃离了国境,君臣之义就断绝了,就可以不承担效忠君主的责任了。第二,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赵穿是赵盾的族人,晋灵公的女婿,他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按照礼法,赵穿杀死国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赵盾作为正卿,返回国都后应该立刻声讨赵穿,但是他没有。由文中可知赵盾脱身以后,只能逃亡。但是,还没等他逃出晋国国境,晋灵公就被赵穿杀死了,于是,赵盾又返回国都重新执掌朝政。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是作为史官的董狐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法。在董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为“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知识精华技能要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