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孟子见梁惠王忻州二中杜娟
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理解仁义与利的关系,及它对现在的借鉴意义。
知识回顾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中国古代伟大的,。战国时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之称,与孔子并称为“”。著有《孟子》一书,属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与合在一起称“”。轲思想家文学家儒家亚圣孔孟语录体《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四书
辨音、断句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梳理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对老人的尊称远:以…为远而:修饰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用来利:使…受利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吗?”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亦:但,只而已:罢了何以:以何,用什么(宾语前置)利:使…受利交:互相征利:征,求取,追逐求取利益。而:连词,表假设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有‘仁义’罢了。大王说‘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什么对我的封地有利?’士、庶人说‘什么对我自身有利?’(如果)上下互相求取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译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害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能算是不多。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取:拥有为:是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苟为:如果,假如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义为后,即轻视义。后文的“先利”,意思是重视利益。不夺不餍:餍:满足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而:连词,表并列遗:遗弃,抛弃而:连词,表转折,却后:使…后,轻视译文:(可是,)如果轻视义而重视利,那么他们不夺取全部就不会满足。(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求‘仁’却抛弃他的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求‘义’却轻视他的国君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内容探讨探讨1: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来谈国家问题?孟子持什么观点,体现出孟子什么思想?探讨2: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明确:(1)主要从利和仁义两方面来谈国家问题。①上下交相追求私利,国家就危险了。②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怠慢他的国君的。(2)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把功利放在首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主张治国应以仁义为先。(3)仁义思想。探讨1: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来谈国家问题?孟子持什么观点,体现出孟子什么思想?
探讨2: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明确:在孟子看来,只追求利益,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合宜的准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利对人的诱惑是十分巨大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好处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多指的是“权力”和“金钱”等,很多人获取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是精神空虚,忽略精神层面的追求。对这样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话,无疑是一味“清醒剂”。孟夫子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也很有借鉴意义。
课堂小节文章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的恶行,告诉人们“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课堂练习(1)下列各句“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不远千里而来B后义而先利C未有仁而遗其亲者D敏于事而慎于言(2)下列加点的字用法不一样的的是()A不远千里而来B何以利吾国C后义而先利(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作业背诵全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