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材分析三亚市第九小学陈玉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属于统计领域的知识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提出三点要求: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是:教学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统计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适当的标准,选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调查,收集并随时记录、整理信息,用自己能够使用的方式呈现得到的数据;初步利用数据进行描述、交流,体会数据能够反映或说明情况,体验统计活动能够获得需要的数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积累效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主要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第二段,主要教学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间单的统计活动,而分类过程既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因此,在正式展开统计活动之前,教材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之间的联系,初步体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统计及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例1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背景,呈现了“童心园”的情境,图中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有老师,也有学生;有戴眼镜的,也有不戴眼镜的;有看书的,有下棋的,有做游戏的。这一问题情境,既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会产生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教材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引导生观察场景图,先说说“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再说一说“还想知道些什么”,进而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先分类整理”,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接着,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选择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这就为学生自主选择分类标准自主确定描述数据的方法提供了机会,既有利于学生初步体验按不同标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标准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用多样化的方式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用数据描述信息的经验,感受分类的价值。接下来,教材引导学生展示并交流分类整理的结果,同时呈现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表示数据的两种方法。这是对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也是提示教师要鼓
励学生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表示数据。完成数据的分类整理后,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解释。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经验和体会。这样,从现实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完整经历提出问题,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增强数据意识。“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是按指定标准分类。教材呈现了用积木搭成的“建筑物”,要求学生分别按颜色和形状整理图中的物体,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感受分类标准对分类结果的确定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常见几何体形状的感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学生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教材呈现了相应的表格。这里不是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而是为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数据提供的相对便捷的学习材料。空格里可以填文字,可以填数字,还可以画图形。第2题是自己选择标准分类。教材呈现了一组邮票,要求学生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再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经历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确定分类标准的方法,感受按不同标准分类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一些整理数据的经验。第3题要求学生把自己小组里的同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一活动的分类标准更开放,结果也更多元,且研究对象就是学生自己,更容易
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的过程和方法,积累更丰富的统计活动经验培养数据分析意识,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例1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据的过程,学会按不同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之间的联系,培养数据意识教学时,要组织好以下五个环节的活动:第一,提出问题。先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再提出“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等。第二,讨论分类标准。提出问题后,先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物分类整理。同时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图中的人物进行分类整理。如,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可以参加的活动分成看书的、下棋的、做游戏的三类;还可以按性别分成男的和女的两按类。第三,选择标准分类。选择标准进行分类时,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明确分类标准和方法后,也可以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记录的过程和方法,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生在小组里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全班交流时,既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是怎样整理的,又要充分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方法,还
要让学生说说类整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说清楚整理数据的方法:按一定顺序记录数据,并在已经记录过的人物旁做记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二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整理的结果,如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第四,分析和解释数据。先让学生说说通过分类整理,知道了什么,并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整理得到的不同结果,说一说面都是对同一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为什么分类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使学生认识到: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第五,回顾与反思。要引导学生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体验,使方法得以明确,经验得以积累。3.“想想做做”的教学,第1题可以先出示积木图,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对图中的积木进行分类;接着,要求学生分别按颜色和形状对图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展示自己分类整理的结果,介绍分类整理的过程,说说通过分类整理知道了什么。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分别计算不同分类结果的合计数,利用计算结果检验分类结果是否正确。第2题,呈现题中的邮票图后,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可以按邮票的横、竖形式分为两类,也可按邮票的面值分为三类。并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然后展示分类整理的结果,学生说说通过分类整理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第3题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活动。活动时,要注意以问题引领分类整理活动,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如果想了解小组同学的年龄构成情况,可以按年龄进行分类;如果想了解同学的出生月份,可以按出生月份进行分类;如果想了解小组同学的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可以按家庭人口数进行分类;如果想了解同学喜不喜欢足球、会不会游泳等情况,可以按喜欢不喜欢足球、会不会游泳等进行分类;等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