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五课 言之有“理” /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x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病及连贯题答题方法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美、技艺精湛而。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自然气息浓厚。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的一大特色。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益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在追求实用价值方面,(),装饰性与实用性,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试题重现 题目17成语18病句19连贯答对人数463427总人数505050正确率92%68%54%本班答题情况 语病题答题方法探究题目: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问: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B.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C.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散着生命的气息。D.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B语感审读比较分析语法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须明辨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知识上能鉴别。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着一个胸中满装着历史上的事实人物,并且对时事极为熟悉,但见解和态度则是完全错误的人。一个博古通今的人,或许很易于写成一部历史;但在论人和论事时,或竟是只知依人门户,并无卓识的。这种人就属于我们所谓缺乏知识上的鉴别力。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这就所谓是我们鉴别力。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他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小练习 题目: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这就所谓是我们鉴别力。问: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一个人真有学问,其实就是善于辨别是非,这就所谓是我们鉴别力。B.所以一个人真有学问,其实就是善于辨别是非,所谓这就是我们的鉴别力。C.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就是一个人善于辨别是非,这就是我们所谓鉴别力。D.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者,这就是我们所谓鉴别力。D逻辑分析 方法总结1.语感审读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等都可以用此法辨析。2.对比分析对比选项,找出差异,细致比较,排除错误选项。 方法总结3.语法分析对选项进行句子成分分析,可有效发现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等问题。4.逻辑分析有的病句可能没有语法问题,但却不合情理,这时候要依靠逻辑分析,要保证句意明确,逻辑合理。 连贯题答题方法探究题目: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益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在追求实用价值方面,(),装饰性与实用性相得益彰,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问: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B.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C.东阳木雕采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D.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C陈述对象、话题一致照应前后文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前后衔接自然的一项是()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里,,徐疾多致的节奏代替了平铺直叙的语序,,幽默风趣的妙语代替了装腔作势的教训。A.簇新的意象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B.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C.簇新的意象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D.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小练习C句式结构一致 方法总结1.陈述对象或话题一致2.照应前后文3.句式结构一致 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地思考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诸如“百人计划”等引来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C题目: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A语境: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诸如“百人计划”等引来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课堂总结语病题答题方法1.语感审读2.比较分析3.语法分析4.逻辑分析连贯题答题方法1.陈述对象或话题一致2.照应前后文3.句式结构一致 相关链接(1)布达拉宫壁画大都采用画风严谨端庄的“门唐”技法,讲究画面的连贯,注重细节,笔法细腻。(2)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汉俑采用圆雕、浮雕和线雕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形成了中国雕塑的技法特点。(3)《五四运动》突出表现一位身穿长衫、站在长凳上演讲的青年,又采用多层次的浮雕技法,加强了纵深感。(4)《武陵源》邮票采用独特的钢笔水彩画技法设计,既工整细腻,又空灵剔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须明辨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知识上能鉴别。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着一个胸中满装着历史上的事实人物,并且对时事极为熟悉,但见解和态度则是完全错误的人。一个博古通今的人,或许很易于写成一部历史;但在论人和论事时,或竟是只知依人门户,并无卓识的。这种人就属于我们所谓缺乏知识上的鉴别力。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这就所谓是我们鉴别力。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他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小练习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