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前演讲
孟子见梁惠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知识目标: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自主翻译文章2、能力目标:分析文章层次,梳理文章脉络3、情感目标:了解孟子的义利观,培养积极健康的义利观重点和难点:1、重点:领悟孟子的仁义思想。2、难点:讨论对孟子仁义思想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
预习案反馈高二6班正确率平均分数文学常识70%14生字注音100%10解释字词72%14“而”字用法50%3句式特点100%4课文翻译60%14优秀小组:6组
预习案孟子,名__,字______,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_____时期___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其学说出发点为________论,提出“______”、“________”,主张德治,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________思想。(20)轲子舆战国儒亚圣孔孟性善仁政王道民本
1.上下交征利2.亦将有以利吾国乎3.亦有仁义而已矣4.何以利吾家5.万乘之国6.弑其君者7.苟为后义而先利8.不夺不餍9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10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相互,互相求取利益句首助词,无义但,只有利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子杀父,臣杀君,曰弑如果,假如。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满足抛弃以……为后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重点语句翻译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4.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用原话概括孟子在文中的中心论点?3.本文在写作章法上属于问答式,试讨论划分本文层次。4.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原文翻译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国危矣举例论证:不夺不魇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忠君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王何必曰利
文中孟子高举_________的大旗,具体陈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再指出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最后重申,梁惠王应该讲求______________,而舍弃____________。本文的主旨仁义急功近利躬行仁义先义后利利先于义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和对于我们个人的启示
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重义轻利的唐太宗——信义比财物更重要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将一生都交给了最爱的祖国。淡泊名利的钱学森——高尚的品格比名利更让人尊重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巴斯德退回证书——个人的名利比不上爱国的大义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北京同仁堂342年金字招牌为何不倒——经商之道,义在利先
成安第一中学谢谢倾听!张树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