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上册 / 第一单元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

还剩 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2、领会浪遏E舟的深刻含义。二、预习导学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chi)遒劲(qiu)橘子洲(兀)B.逶迤(yi)看守(kan)沁园春(qin)C.磅礴(pang)尽管(jin)怅寥廓(chang)D.遏止(0)当初(dang)岁月稠(ch6u)解析:B项,“看”应读“kdn”;C项,“尽”应读“jin”;D项,“当”应读“ddng”。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解析:A项,慢一曼;C项,苍海一沧海;D项,安祥一安详。答案:B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2.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Z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机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冋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2.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一一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明确: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屮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彖,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彖与联想。3.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教师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2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设计意图:学会分析设个的情和景的关系。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4.“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体会到怎样的意境?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东眼屮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屮化出的名句,见初屮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明确: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2.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屮,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水流无情,逝者如斯;黄叶飘零,生命终结;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糊劭散,飞鸟各投林。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板书:诗人、关怀天下)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板书:读出关注)3.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FI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d.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明确: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设计意图: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峥蝶”、“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屮流砥柱”。四、目标检测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明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好处。)①、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①、层林尽染“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②、鹰击长空“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③、鱼翔浅底“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3、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五、配餐练习A组(基础题)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说)橘(兀)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zhengrong)携(xie)遏@)制C.漫江(满)寥(lid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ang)稠(ch6u)密辟谣(piyao)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遂的思想内含。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喋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B组(巩固题)(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的意思是:“霜天”即:2.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答: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答:(二)阅读下文,完成1一3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怅”的原意是这里用来表达2.“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2.“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答:(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中流”的意思是“遏”的意思是2.“记”字领起的下文是3.这段文字冋答了一个什么问题?答:C组(提高题)(一)阅读下文,完成1一2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冋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I'可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C.“马作的卢&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二)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温柔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注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來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36年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试比较两首词在写作上的相同点。答:2.试比较两首词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答:3.试比较两首词在结尾所抒发的感情。答:答案:A组、1.C2.C3.C4.DB组、(一)1•满江秋天2.山、林、江、舸、鹰、鱼3.万类霜天竞自由(二)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2.升沉盛衰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组(一)1.A2.D(二)1.a.写美景,抒豪情上半阕都以写景为主,即景抒情,下半阕以叙事议论为主,抒发豪情壮志。b.运用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风流人物”的对比。c.语言极富表现力2.同:写壮景写得雄奇伟丽,异:北国、湖南/冬景秋景 1.甲诗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乙诗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可以当是毛泽东的自况。六、教学反思1、教师引导内容相对较多,学生思考空间还是相对小。2、基本上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方式,渐渐在改变,学生适应能力很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