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说课稿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是集鲜活的语言现象与深厚的文化  底蕴于一体的一篇文章,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不但可以由语言现象透视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且可以从文化角度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  1.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有趣的语言文化现象。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  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研究文本”、“发现探究”和“迁移拓展”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读,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小组合作探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各种关系,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通过问题探究、迁移拓展,构建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本课设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分别布置一道选题:  “搜集生活中与饮食有关的熟语”、“搜集体现尊卑关系的并列式复合词”、“搜集富含时代特征的语言,归纳20世纪不同时期名字的变化规律”、“查阅资料,总结地方风俗习惯与语言的关系”。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以故事开题,由故事引出文化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门艺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与文化又是怎样的关系,引出本课要讲的对象---语言与文化。  文本研读,问题初探。首先是感知文本,由文本说“狗”引出话“龙”这一环节,狗是中国人鄙弃的对象却是西方人的宠儿,龙是中国人心中尊贵的象征却是西方人心中邪恶的魔鬼,通过对比自然得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结论,让学生初步体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接着是研读文本,以《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幺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为引子,鼓励学生展示所搜集到的涉及饮食文化的熟语探究语言与文化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参与讨论总结。那就是文化造就语言,语言再现生活。中国在历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 严重影响人的生存,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拓展迁移,探究发现从语言的选择再探语言与生活的关系。先设计问题让学生识别带  有“马”的汉字,如:骒、驹、骠、骝、骃、骊、骐、骓、骢,激发  学生学习热情。接着引导参与讨论古代马文化,识别“古代不同性别、年龄甚至  是不同颜色的马”的不同称谓,让学生体会为何古代会有如此细致的区分,学生很容易体会到在我国古代,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生产工具,也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军事装备。而现在,可能会有许多人不能读出上述字眼的准确读音,因为马的作用不再至关重要,所以文化影响语言,语言体现生活。  从语言的形式探究语言与心理的关系。  欣赏候宝林先生的相声《婚姻与迷信》,在大老爷们、大小伙子、小丫头、小姑娘“大”与“小”的鲜明对比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语言与文化心理的辩证关系:汉字的流变姓姜姬---妖、娼、奴、婪、妒展示女子地位的转变。  让小组归纳总结,并列式复合词的构词形式,由此讨论探析:随着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文化决定语言先大后小的次序和排列语素。  拓展延伸到谦敬辞与民族心理的探究,如:拙文--- 大作  、贱内---尊夫人、浅见----高见等反映出汉民族“扬人抑己”的传统文化,折射出汉民族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根深蒂固心理价值取向。  从语言的变化探究语言与历史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学生展示20世纪的姓名变化,在时代的对比中总结,语言的选择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历史变迁决定语言变化,姓名的选择同样是历史的印记。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现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展示个性风采,享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乐趣。  从语言的谐音探究语言与民俗的关系。先由小组展示介绍部分地区风俗习惯,比如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不能送伞,因其谐音“离”、“散”,这个环节虽然内容简单,但是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为了更深层次地帮助学生的体会语言与民俗的关系,我特别选取了安徽黄山宏村民居厅堂图片,并予以介绍布局摆设为:八仙桌及两旁的雕花交椅,靠墙的画条。画条中间摆一自鸣钟,两侧摆帽筒一对,西面是花架玻璃镜,东边摆大花瓶,俗称“东瓶西镜”。钟、瓶、镜谐音终生平静。  知识整理,归纳总结。语言是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民族的特征,语言是祖国的标志。体悟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熟知语言。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祖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凝聚着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请热爱我们的母语!  个性作业,评价反馈。古代皇帝穿黄色的衣服,普通老百姓只准穿白色的衣服,白居易又吟咏“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探究颜色的内涵以及与民族心理的关系。  通过这个作业的设计,以本课为触发点,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使学生通过各种研究途径获得更为生动、丰富的课外知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