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最小公倍数的教后反思一、吃透教材,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二、吃透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主要围绕,让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把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体现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要求。三、吃透教材,设计流畅的教学环节小学生的动口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让学生报学号,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口之后的感悟,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1、利用小游戏引入新课。学号分别是4的倍数、6的倍数同学站起来报学号,通过报学号探索新知。发现12、24、36的同学站起来两次,清楚的知道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通过学生演板,知道4和6公倍数是无限的,能找出最小公倍数,
就是数学是来源于生活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探索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12、24、36有特征的数,让学生知道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是4和6的公倍数。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3、自主探究,掌握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进行板演,说说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不对的地方指出,进行纠正。强调要写出6和8的公倍数24、48、72.……和最小公倍数24。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能过独立寻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讨论,概括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多种求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还让学生明确了数学方法的严谨性。再引导学生从生活“进到数学”,总结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拉长”了2、用一分钟说出6和8的公倍数,你怎么找得这么快又这么准呢?有什么好方法吗?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总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四、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先让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多种方法。五、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从教学的实践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