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导学案3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导学案一学习要点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4.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二要点点拨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2.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 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3.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1.比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但两者之间必须有________。2.借代有几种情况:一是以部分代整体,如“不要怕打破坛坛罐罐”,二是________,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是________,如“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四是________,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五是________,如“千万个雷锋在成长”。3.对下面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既是写景,也是比喻,景美情深,感人至切。)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夸张的写法写出舟行之速,一派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D.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起”“生”二字,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山势险峻、白云悠闲。)4.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D.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有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C.海与山呈现了胶着状态,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会忘记了自己在漓江上了呢!——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6.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从迤逦的大道旁,从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B.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C.海面像一面明镜,它把正在晚妆的夕阳的脸庞映照得更加红艳可爱。D.骤雨没有住,太阳又嬉戏地从云隙里投下一道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7.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③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A.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二课外延伸1.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他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3.下列各句中比喻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4.下列诗词句中,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对比)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对偶)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喻)参考答案1【答案】 明喻,暗喻,借喻,相似性2【答案】 具体代抽象(“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工具代本体(“枪”是军队的工具),特征代本体(“驼背”是五少爷的特征,“硬”是银元的特征),特称代泛称。3【答案】 D(表现栈道狭窄、险峻、高危。)4【答案】 D(例句与A、B、C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而D则用了拟人的修辞格。)5【答案】 B(语句中没有“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6【答案】 A(A是拟人兼排比,其它是拟人兼比喻。)7【答案】 A8【答案】 C课外延伸1解析 C项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但不合事理逻辑,既然是“面对风暴的欺凌”,江河就不可能是“寂然无语”。答案 C2解析 A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写乡村宁静之景,与西湖边璀璨的华灯络绎的游人这种热闹之景不符。B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写梅的。D项,“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写夫妻之间的。答案 C3解析 B句脚步“踩在棉花上”应当是松软无力的感觉,不能形容“轻快”,不当。 答案 B4解析 “绿肥红瘦”是借代手法答案 D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