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出题人:‎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 1.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作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凃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集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 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集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现代文阅读(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 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地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如果仰视山间,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无疑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地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地起来,徐徐地行走,徐徐地轻谈。“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由快而慢而已。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屈原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南朝梁的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一枝之上,一壶之中,欹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树三两行,梨桃百余树。不过他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清简相尚,往往是最有韵致的。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暂时离了俗务,离了尘嚣。一千多年后,我们每一年都会于三月三日在兰亭纪念这些名士。我去了几次,顺便去看那些竹林,使人神清气爽。恍兮惚兮,有四十一位名士,流觞曲水,恍然不知有身外事,这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暮春啊。欧阳修曾对他们的笔调赞叹不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为人也。”想想也是,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对于俗人、雅士的态度是决然不同的,不会兼收并蓄广交天下朋友而不辨其脾性格调,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力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诏量镜铭、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                                                                  (选择《散文选刊》,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 C.“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老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5.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4分)‎ ‎6.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8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7.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骨鲠,比喻刚直。骨鲠之臣,指刚正忠直的官员。‎ B.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C.命驾,指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 D.《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B.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C.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D.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本诗,完成11—12题。‎ 落 叶 ‎ 修 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使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颈联“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E.全诗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12.本诗本写落叶,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___,扶孤松而盘桓。‎ ‎②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③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⑤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 ‎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分)‎ ‎14. 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C.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负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15.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则笑话因为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②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③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懈可击。‎ ‎④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⑤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⑥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技术,每年可节省约330 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500 英镑。 ‎ B.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C.2016年9月以来,九度视频推出“五年思变,我为广州代言”专题采访。所采访的人员不仅改变着华南创投圈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变革,也经历着自身年龄、身份、职业等各种变化。‎ D.11 月26 日,第二届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B.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使企业广泛受益。‎ C. 安徽寿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县,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D.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人:秀才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统称举人,会试的第一名叫解元。‎ B、干支纪年: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 C、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D、“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前三个是内容体例,后三个是表现手法。‎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条,____________⑴________;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从主观上说是好的品质,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这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清楚简单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 ‎ ‎ ‎20.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美国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伞遭遇的麻烦而突发灵感,发明出一种新型雨伞,可以帮助双手完全“解放”出来,同时防止伞因风大而被吹翻。发明者将它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款不用手撑的雨伞。‎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雨伞名为“Nubrella”,发明者艾伦•考夫曼现年45岁,曾经是一名职业网球手。‎ 这种雨伞打开成半球形,里面装有背带,使用时将背带套在肩膀上即可固定。只需轻按一个按键,雨伞就会自动打开。 这种新型伞用尼龙和铝合金制成,其前端伞面采用热塑性聚氨酯为材料,重约1.2公斤,售价30英镑(约合59美元)。除挡雨外,这种防风的新型雨伞同时具有保暖功能。‎ ‎ 考夫曼说,虽然戴上这种新型雨伞会让人们的形象看上去“不佳”,但“当你在一个糟糕的天气外出,不会有许多人注意你的形象”。‎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①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误落法网中,一去三十年”,因为内心与肉体的不和谐而痛苦万分,最后挂冠归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解放。‎ ②‎ 和为贵,谐为美。和谐之美犹如一幅画、一首歌。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分三个层面,其中社会层面中四个词之一就是“和谐”。‎ 请以“和谐”为写作范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角度自定,字数不少于800。‎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解析】A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可见是有深刻的含意的。‎ ‎2.【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听信。‎ ‎3.【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由此可见,“徒歌”不是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现代文阅读(二)(14分)‎ 附:参考答案 ‎ ‎4.(4分)BE ‎5.(4分)合乎题旨。(1分)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2分)深化了主旨。(1分)‎ ‎6.(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4分)‎ ‎ (2)学生可以任取一点自由发挥。(4分)‎ 解析:试题分析竹子的精神气质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竹子的描写中及作者自己对竹子所作的评价里,如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并概括,还要尽量答全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竹子的精神品质,除了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外,还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答题内容一定要积极乐观向上。‎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一题第一问比较简单,问“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这是对竹子形象的分析概括。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这一题回答具有性,只需选择竹子的某一种精神气质进行解读即可,但是解答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获得高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7.D 《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之作。‎ ‎8.C ‎9. D【分析】(“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评注】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试卷的整合能力,及对文中重点实词的掌握。由文章的内容可以推知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考察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10.(1)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为:替;(谁)为(之)写,省略句;举,全,都;笼:名作动,用笼子装;以(之)为,省略句。一点一分)‎ ‎(2)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为:做;以:因为;代:接替,代替;吊:吊唁;诣:拜访。一点一分)‎ 译文:‎ ‎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参考答案】‎ ‎11、B、C ‎1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突出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以物喻人.写松树的四季常青的高贵品质,同落叶的飘零对比,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入世俗的孤傲清高品质和追求自由、超凡脱俗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略 四、语言表达 ‎14. 答案:D(A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如“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这段文字说明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是说他说话内容混乱。‎ B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注意“振”的写法,不能误写成“震”。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改为“震耳欲聋”即可。‎ D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5. 答案:B(①漠不关心,漠:冷漠,冷淡。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②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注意“炙”的写法,这个字取意“肉在火上烤”。③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④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⑤“半夜敲门不吃惊”或“半夜敲门心不惊”,比喻没有做过亏心事,这里使用是正确的。⑥一文不名,同“不名一钱”“不名一文”,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 ‎16.D (解析:A.据……显示,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承担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以文育人后加“的职责”;C.语序不当,“不仅……也”后的句子需调换位置。)(3 分)‎ ‎17. B(解析:A项,搭配不当,“录取”和“名额”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按着”后面没有中心词;D项,结构混乱,“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句式杂糅。)‎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18. 答案:A秀才参加乡试被录取者统称举人,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 ‎19. 参考答案:⑴物质的东西再多也不会真正幸福 ⑵具备这两种品质 ⑶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意思对即可)‎ ‎20、参考答案:世界首款“免提伞”面世 ‎ 四、写作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