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详细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乘法运算定律第 2 课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们先看一幅图,这里有一副图画,这是一幅劳动的场面,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有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
领下在野外进行植树活动,看,他们有的挖坑种树,有的抬水浇树,
真是一派热闹的场景。那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出示说课课件 ppt1)(以下均为说课课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就从刚开始的一幅图开始我今天的一
堂课,这就是乘法运算定律之乘法分配律,也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这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二节内容,我是旭
光小学的郑建东,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2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第一个方
面是对教材的分析,第二个方面是对教法学法的分析,第三个方面是
对教学过程的分析,第四个方面是对板书设计的分析。(出示 ppt2)
一、教材分析 (出示课件 ppt3)
我们先来看看对教材的分析,我将分别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这 4 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出示课件 ppt4)
《乘法分配律》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6-28 页内
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
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
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律是学
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
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
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
(二)学情分析(出示课件 ppt5)
此外,我们从学生情况来分析,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在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运用这些定
律使一些运算得到简便。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
理解的能力,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
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对于复杂些的计算题,其理解、3
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
(三)教学目标分析(出示课件 ppt6)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的能力;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
点,区分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发现过程,体验比
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出示课件 ppt6)
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
律。
难点: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五)、教学准备: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ppt.
二、教法、学法的分析:(出示课件 ppt9、10)
(1)、教法: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定律并应用运
算定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4
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
方法的回顾,也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2)学法:在实际教学时,我强调依例题情境引导观察、比较、
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身经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视
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
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
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
多说、多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过程分析(出示课件 ppt11)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住关
键,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ppt12)5
我出示一副图画,看我们中国的语言很神奇、美妙。在数学上
是否也有这样神奇、美妙的现象呢?那么,我们数学上有没有可能把
一个算式变成两个算式,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呢?
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对算式的好奇心进入本科的学习。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出示课件 ppt12)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
结合律,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记得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个问题没有
解决,对吗?咱们今天再继续探索,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
一共有多少名
同学参加了这
次植树活动?6
3.提问:(出示 ppt6)
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和种树,2 人负
责抬水、浇树。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设计意图:课件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
们早点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件出示 ppt14、15、16、17)
一)初步感知
1.提问: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2.学生解答后汇报。
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板书:(4+2)×25 4×25+2×25
3.组织交流
(1)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7
预设:(4+2)×25 是先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再计算出 25 组有多
少人。4×25+2×25 是先求才挖坑和种树的人数,再求出抬水和浇水的
人数,最后求出一个的人数。
(2)比较最后的计算结果。(相同)
追问:可用等号连接吗?写成一个算式。
板书:(4+2)×25 = 4×25+2×25
读:谁能把这道等式读一遍。多读从语言上感悟乘法分配律。
观察,这道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请跟你的同桌说说。全班汇报。
相同的地方:结果相同,每个算式都有 3 个数。
不同的地方:运算顺序不同。
设计意图:合理利用并依据现实生活实际改造现有的主题图情境,
更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创设,使学生更易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计算
结果相等的情况下组成等式,这为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背
景,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二)、猜想验证。
1.小组内写一写,算一算,举出这样的例子。8
2.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提示:等式左右两边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先算括号里两个加数的和,再和括号外
面的数相乘;
而等号右边的式子是把括号里的两个加数分别去乘括号外面的数。
三)、同类推广,总结归纳。
1.有这样特征的例子多不多,你能写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要求
数字用得简单些)。请你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
2.你是怎样验证的。
3.同桌互相验证。
4.用符号表示:这样的式子很多,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把具有
这种特征的等式表示出来吗?(用彩笔)
5.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种规律表示出来,其实,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分配律》,一起读一遍。
6.统一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 a、b、c 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它们表示具有这种特
征的式子吗?9
(a+b) ×c=a×c+b×c
总结规律:
(a+b) ×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
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充满了观察、
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因而在
设计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写出一个算式的另一种形式,并说说这样写的
理由,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叙述自己写的算式,增加学生对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写一写这样的算式,说说自己是怎样
写的,从而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
力。]四)学习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1、既然左边=右边,那右边等于左边,谁来读一读。
2、从右往左看,这个式子有什么特征?
3、乘法分配律可以从左边用到右边,也可以从右边用到左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左右两边可以相互 逆用。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ppt18-----ppt21)
本节课我设计了 5 个层次的练习:10
1. 判断正误,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问题: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
2.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 ( )
4×a+a×5=(4+5)×a ( )
24×(5+12)=24×17 ( )
36×(4×6)=36×6×4 ( )
3. 李阿姨购进了 60 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4.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
什么运算定律。
25×12=25×2+25×10
5, 做一做,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20×55
6、回顾、拓展
1、老师想知道“挖坑和种树的人数”比“抬水和浇树的人数”
多多少人?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在原有算式上添上减号即可)11
(4-2)×25 = 4×25-2×25
2、说说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3、进一步 完善乘法分配律。字母表示为:(a-b) ×c=a×c-b×c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上,我深入解读教材练习设计的同时,对
练习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造,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
考性、发展性。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意义
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层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其在减法中的应用等,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
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四、点滴思考:(出示课件 ppt22)
全课教学,我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本着“依
情境导新课—借观察来猜想—据探索知规律—凭练习固知识”进行教
学设计,极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他们有了足够的学习主动权,
他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创造的火花被激发。想起瑞士著名教育学家
裴斯泰洛齐的话: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
想,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的孩子们,一定积累了知识,发展了思
维。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