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目标制定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前提示,带着阅读目的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3)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体会理解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六年级学生能用硬笔规范书写汉字,但是往往忽视细节。(2)基于阅读:六年级的同学已经读过很多文章,对阅读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基于口语交际: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交际能力,但是由于作品离我们年代久远,所以对作品内容理解有难度,表达方面会有所局限、欠缺。3.教材分析《竹节人》这篇文章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用毛笔制作竹节人,并与同桌在上课时间仍然沉迷于玩斗竹节人的游戏,以致两人手中的玩具被老师没收,下课后想寻回竹节人,结果却发现老师号“我们”一样喜爱玩竹节人的故事。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4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2、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3、体会作者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积累语言。评价任务1、默读课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4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完成目标一)2、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二)3、体会作者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积累语言。(完成目标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活动一检测字词:“豁、疙瘩、裁、筹、颓、沮、屉、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等字词(完成目标一)活动二复习旧知:1.提问:《竹节人》从记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学生自由说一说)(完成目标二)
检查学生识字情况。(评价目标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分组探究学习做准备,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评价目标二)
环节二分组探究互相学习
活动一(一)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出示: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二)小组探究,完成任务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完成目标二)
因课文比较长,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完成三个部分有困难,所以分组进行,在一个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时,其他两组的同学认真听,使学生初步明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抓重点句感悟语言
活动一预设:1.“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3.“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 (完成目标三)
抓住重点句段加深对课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是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总结延伸
活动一 1.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2.课下从网上搜一搜,看一看,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 (完成目标三)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加深理解。布置学生网上了解传统玩具,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并积累这方面的有关知识。(评价目标三)
板书设计竹节人制作:一截长的 八截短的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 下课时——上课时故事:没收 全神贯注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