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数学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一年级上册 / 2 位置 / 上、下、前、后 /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

  • 2022-03-21
  • 23页
  • 21.59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所有数学老师都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在工作中每个一年级数学老师都必须要写一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对老师的工作带来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729434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过程与方法】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双色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出示课题:掷双色片)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1)○●(2)○○(3)●●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摆3的分拆吗?(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书上14页练习9/①(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板书○○○○○(1)○○○○●(2) ○○○●●(3)○○●●●(4)○●●●●(5)●●●●●(6)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问:你发现了什么?(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三、总结交流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作业设计练习册P9写数,练习册P45、46板书设计:双色片○●○○○○○50 ○○○○●41○○○●●32○○●●●23○●●●●14●●●●●05#729435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与方法】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二、新授1.出示P18第2题第一张图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师并介绍小于号画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师: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念作1小于3。 用心 爱心 专心谁来说?(多请几个)练一练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3.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B:名称C:解释形状D:说图意师: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一起书空大于号。 4.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大于小于看左边,尖头小小是小于,开口大大是大于。5.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编一编,说一说出示学具:○○●●●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三、巩固练习1.P18的第三题2.P18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3.比一比,赛一赛P18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4.在()里填数。用心爱心专心5()  3()  0=()  2()  ()4  ()=1  ()3  ()35.发散思维练习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四、总结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作业设计:练习册P11习题集《比一比(2)》 板书设计:小与  等于  大于  =  #729691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课前准备: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教学流程: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0+20=20+10=10+()=30()+20=30()+10=15()+()=30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3、兴趣导入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生:想。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生2:……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教学30+2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3、教学32-2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4、教学2+30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三、知识点拔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生:……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四、实践操作1、摆一摆,算一算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a、30+5=b、6+40=c、46-6=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价,集体纠正。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如图:先摆摆出再摆拿走一共□○□=□还剩□○□=□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五、巩固与拓展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生:愿意!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2、小结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729690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4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习统计的基础。《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二、说学生分析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三、说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体验。在此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去自主构建知识的形成体系。我将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自主探索,合作体验当同学们提出,要想知道组织哪一项比赛,必须统计大家的意见,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这时学生就会交流各自的调查方法,他们可能会想到:举手表决、问一问、站走来等多种方法,只要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有顺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单内在小组内展示,这时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第二步: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 先是小组汇报,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可以将调查的结果更清楚的表示出来,同时也为象形统计图向条形统计图过渡做好铺垫。教师出示一张统计图,指出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涂颜色来绘制统计图,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样举颜色呢?学生已经有了绘制象形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快得出一格代表一人的制图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手中的统计图中涂一涂,制成条形统计图。全班展示,开展互评。第三步:绘制全班统计图,解决问题。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来完成全班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后进行二方面的思考:1、在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图中的情况,你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项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根据信息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能力。[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经历并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通过数、涂、填,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这也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给学生什么要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所以我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环节:应用实践,提高认识。我抓住学生喜爱吃小食品这一心理,为学生选择了四种食品有饼干、薯片、巧克力、棒棒糖作为比赛的奖品,开展“统计最喜爱的食品”这一活动,将数学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强化统计的思想。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我请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食品,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平台,学生体会到收集数据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主选择记录方法来统计,经历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生在分析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积累了统计活动的经验,发展了统计观念,真正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下常见的几种统计图,然后再把统计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我们的生活是高不开统计的,请同学们到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儿用到了统计的知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统计问题,由课内的应该拓展到课的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效果预测本课以学生参与统计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探索了统计的方法;在实践与探索中提高了学习能力。#473639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5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习统计的基础。《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生分析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三、说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体验。在此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去自主构建知识的形成体系。我将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当同学们提出,要想知道组织哪一项比赛,必须统计大家的意见,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这时学生就会交流各自的调查方法,他们可能会想到:举手表决、问一问、站走来等多种方法,只要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有顺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单内在小组内展示,这时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第二步: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先是小组汇报,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可以将调查的结果更清楚的表示出来,同时也为象形统计图向条形统计图过渡做好铺垫。教师出示一张统计图,指出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涂颜色来绘制统计图,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样举颜色呢?学生已经有了绘制象形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快得出一格代表一人的制图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手中的统计图中涂一涂,制成条形统计图。全班展示,开展互评。第三步:绘制全班统计图,解决问题。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来完成全班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后进行二方面的思考:1、在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图中的情况,你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项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根据信息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能力。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经历并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通过数、涂、填,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这也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给学生什么要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所以我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环节:应用实践,提高认识。我抓住学生喜爱吃小食品这一心理,为学生选择了四种食品有饼干、薯片、巧克力、棒棒糖作为比赛的奖品,开展“统计最喜爱的食品”这一活动,将数学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强化统计的思想。[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我请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食品,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平台,学生体会到收集数据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主选择记录方法来统计,经历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生在分析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积累了统计活动的经验,发展了统计观念,真正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下常见的几种统计图,然后再把统计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我们的生活是高不开统计的,请同学们到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儿用到了统计的知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统计问题,由课内的应该拓展到课的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效果预测本课以学生参与统计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探索了统计的方法;在实践与探索中提高了学习能力。数学教案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