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五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2 祖父的园子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文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文档

  • 2022-03-16
  • 10页
  • 74.5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真好!这些文字,就是脚注。关注脚注有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同学们,《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自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明白吗?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快速默读。  (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  板块二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生: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花在这儿:“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 张 老师也想读,听 张 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 张 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挑战 张 老师,让花开在我们这个会场。  (一男生读得绘声绘色。)  师: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来,全体起立,大声地读。  (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拖长声音读,气氛活跃。)  师:请坐。 张 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  生:好。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好不好?  师(加快语速):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快速):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  师(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  师(快速):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开一朵花,  师(快速):愿意结一个瓜,  生(快速接):就结一个瓜。  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若——都——不愿意,  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加速):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就长多高,  师(快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没有人管。   师:连起来再有滋有味地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再读,语速快慢有致,现场气氛融洽。)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出现了几次?  生:11次。  师: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生: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我觉得是为了强调这些事物自由的。  师:为什么用上这个“就”就自由了,不用上这个“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如果用上“就”就说明是它自愿的,没有人来强迫它。  师: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比如“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生笑)好,我们来读读看, 张 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  (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有味道。)  师: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指板书)刚才,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  生: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我们能不能仿照着,选一句话来写。拿出作业纸,想一想,这园子里书上写到的哪些事物,它们也是自由的;书上没写到的,也是自由的。选一句,写出他们像人一样的自由。  课件出示:(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请六位同学合作,来造一个新的段落。全班同学读中间一句话, 张 老师把话筒递给谁,谁就大声读。注意,你的朗读要让大家感受到园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生6: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这金鱼可不是园子里的。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这些同学都把园子里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了。请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我们再请六个同学,最好和刚才读过的不一样。   (以下为另外六个同学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蚂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蚂蚱蹦了,就像在举行跳远比赛似的。谷穗黄了,就像约好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就结几个李子。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笑声,掌声)。蜜蜂愿意采花蜜就采花蜜。  师:好,谢谢你们的合作。读到这儿,我就又纳闷了,这园子中的倭瓜、黄瓜、蚂蚱、蝴蝶、蜻蜓,它们会不会对萧红说:“萧红,我很自由,你把我写到文章里去吧,把我写得自由一点。”会不会这样说?  生:不会。  师:那为什么萧红就知道它们呢?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桌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师:好,谁来说一说,萧红为什么把这些植物啊,动物啊,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1:萧红通过了仔细的观察。  师:你有时候也仔细观察过事物,你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  生2:因为在萧红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为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还不足以说服我。你说说看?  生3:因为萧红在园子里玩,她自己也是自由。  师:自己也很自由,所以她看到周围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是不是,同学们?如果说“样样都有”是萧红眼中的园子,那么“一切自由”就是萧红心中的园子。(板书:心中园)     师:那么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到底做过哪些自由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次快速默读。  出示学习任务:  第二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争取三分钟时间完成)  (生齐读“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一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二思考并讨论: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  (师读“学习建议”后,学生默读圈画。)  (教师巡视点拨:拿起笔来圈一圈,用最少的词语圈出来;一个词语能概括就不要用一句话;你画了整句话等于什么都没画;能圈就不用抄。)  学生圈画后进行小组讨论:圈画了哪些词语,哪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  师:好!回答的时候有两项任务:一写了哪些事情;二哪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其他同学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想一想,他们汇报的时候有没有漏掉哪件事情,待会儿你来补充。  生:写了栽花、拔草、铲土、浇菜。  (生把“栽花”读成“摘花”,教师及时指正、区辨。)   师:还有吗?谁补充?  生先后补充:遛土窝、追蜻蜓、捉蚂蚱、吃黄瓜、采倭瓜花、捉蚱蜢。  师:还有吗?  生:睡觉。  师:怎么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呢?人一旦睡不着了,他就完了(笑)。你们想一想,哪件事情最能表现“我”心中的自由?我想听一听同学们真实的想法。  生1:玩蚂蚱。因为在这个花园里尽情地玩耍是很自由的事情。  生2:我觉得摘黄瓜最能表现自由。因为吃黄瓜一般都在屋子里吃的,她发现外面一颗颗黄瓜成熟了,她就随便摘下来吃了。  生3:追蜻蜓。  生4:睡觉。因为我们都在屋子里的床上睡觉,她是在外面睡觉的。  师: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那种睡觉的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不少同学举手)  生:因为在其他地方铲错的话可能会被人骂。自己在家里铲就不一样了,铲什么都没关系,铲错了也没关系。  师:铲祖父也没关系吗?(学生哈哈大笑)  师:那可不行,是吧!只要是植物都可以铲。谷穗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做粮食。  师:把粮食扔掉,祖父责怪她了吗?  生:没。  师:祖父依然是乐呵呵的。你看,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数一数。  生:八个。  师:用八个自然段来写。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是不是?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写,就只写这一件事情。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园子里还有很多其他自由的事情可以做。  师:你的意思是。只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不知道自由不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  生: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师:是啊,写不完,所以选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写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真好。同学们,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宽容的祖父,所以“我”在园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文中很多地方写祖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到句子后,师生合作朗读。)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生: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草,  生:我就拔草;  师:祖父铲地,  生:我也铲地。  课件出示:祖父(     ),我就(       )。  师:谁接着说?  生1: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生2:祖父摘谷穗,我也摘谷穗。  生3: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师: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那画面好温馨啊!同学们,你们看,萧红写这个园子的自由,其实处处都在写心中的自由,这就叫“借景抒情”啊。其实,《呼兰河传》第三章里,萧红常常写到自己在园子里自由地奔跑。  课件出示: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的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师范读后,问:感受到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了吗?想进这个园子去玩一玩吗?  生:想!  板块四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配乐朗诵,文字缓缓地从屏幕下方往上移动。)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音乐继续流淌……)  师(用轻柔的梦幻似的声音,继续讲述):蝴蝶睡了,蚂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这园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也许,你会梦见些什么呢?你会梦见……你会梦见……这园子里的一切都静静的,伴着我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师:好,抬起头,同学们,仿佛梦见了什么?  生1:仿佛梦见了那个园子。  师:梦见了园子里的什么呢?  生1:白云从头上飘过。  师:梦见白云飘过。白云悠悠地在那儿飘啊!  生2:梦见了作者无拘无束在园子里玩耍。  生3:我仿佛梦见自己自由自在的,在那儿奔啊,跑啊。  生4:我梦见了作者和那些动物们在玩耍,还在观察那些植物,看到有一个黄瓜马上就去摘黄瓜,看到一个橘子马上去摘橘子,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师:连我们的梦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啊!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萧红家的园子,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看到园子里的一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可以想见,萧红在睡觉的时候也可能梦到这一切。但是,同学们,十九岁以后,萧红再也不能快乐地做这样的梦了。  (借助中国政区图,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花开了,接着读——)  (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根据提示尝试背诵。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背出)  花开了……  鸟飞了……  虫子叫了……  倭瓜……  黄瓜……  若都不愿意……  玉米……  师:同学们,每当她梦醒的时候,面对她的,只是栖身的陌生的土地——远离故土的香港;而家却永远也回不去了。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她把小时候的经历浓成了文字,那些文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自由。其实她的文字当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一起读。  课件出示: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生齐读后,师板书“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祖父的园子,难道不下雨吗?不下雪吗?不阴天吗?难道就没有阴霾吗?为什么留在萧红记忆中或者说梦中的园子始终是那么“光芒四射”?(板书:梦中园)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后深入地研究。  最后,想告诉大家, 张 老师花了一年时间,从《呼兰河传》以及萧红的其他作品中节选了很多文章,编了一本《小学生萧红读本》。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阳光的描写。我带了十本,愿意赠送给同学们,如果你们喜欢,我将非常欣慰。请你们到这本书中,感受萧红文字的阳光味道吧!  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梦中园          光芒四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