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24*月迹 / 初中语文课件《月迹》

初中语文课件《月迹》

  • 2022-03-16
  • 11页
  • 898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们曾经学过许多咏月的诗句,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2.举杯邀明月,。3.?把酒问青天。4.人有悲欢离合,。5.今夜月明人尽望,。6.我寄愁心与明月,。7.,清风半夜鸣蝉。疑是地上霜对影成三人明月别枝惊鹊月有阴晴圆缺不知秋思落谁家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几时有 月迹——贾平凹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2、理清文章思路及重点。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贾平凹(wā),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秦腔》、《心迹》、《爱的踪迹》等。一、认识作者 倏忽袅袅面面相觑掬着沙争执锨刃粗糙嫉妒痒痒酥酥shūniǎoqùjūzhíxiāncāojídùyǎngyangsū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掌握字词 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中秋的夜里“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我”、弟弟、妹妹、奶奶盼月——寻月——议月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学习指导: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事?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在追寻月亮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章的重点:寻月亮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心理变化:失望——嫉妒、争执——满足。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1.这段文字描述了变化的月影。月影是怎样变化的?2.本段侧重于突出月亮怎样的特点?3.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白道儿——半圆——爬得高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突出月亮活泼的、运动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月亮赋予人的性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童眼中月亮的变化,富有情趣。 当堂训练完成《基础训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外作业课下搜集有关咏月的古诗词名句,写到摘抄本上。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