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非死,则徙尔。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列举我们学过的此类判断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常见类型: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练习]举例3句此类型被动句:v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v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v 为予群从所得。v 恐为操所先。v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被动句总结: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____________,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_____________,又叫意念被动句。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14、常见文言句式第二课时四、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安在?《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例: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成语) 惟利是图(成语)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你是问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v 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v 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v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主谓倒装v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