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精卫填海》教学案例北大湖镇中心校汪洋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许多思考,如能及时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出来,教师不是去扮演一个裁判和法官,而是以一个参与者、讨论者的身份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学生的表达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想,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体现。现以《精卫填海》一课为例,说说课上的几个精彩“小片断。片段一: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完了《精卫填海》一课,我让学生归纳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勇敢。师:“你们喜欢精卫吗?生:“喜欢!”师:“你们喜欢她的什么?”生:“我觉得她很勇敢!生:“精卫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生:“我不喜欢精卫,我喜欢大海!出人意料的思维,打乱了正常的课堂步骤。马上也有学生在下面附和:“精卫太不聪明了!”我愣住了,二年级的小孩竟然否定课文!因为在课文的左上角有鲜艳的两个字——
勇敢。正当我准备用说教式的那套来将学生的思维牵到课本主题中来时,忽然发现,学生的视线已经不在我身上了,有的同桌之间开始兴致勃勃讨论起来,而有的学生眼中充满了疑惑的目光。很显然,他们的兴趣并不在聆听我的说教上。“你为什么不喜欢精卫?有理由吗?彭博一脸自信地站起来:“精卫的方法根本不对嘛!他怎么可能填得平大海?真是一个有见解的孩子。我马上反问一句“你怎么知道不能?”“我做过一个实验,瓶子里装满水,往里面扔石头,水就会漫出来。精卫用石头和树枝填海,不仅不能填平,反而还会使海水越涨越高,淹没更多的田地和村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都跃跃欲试。一场小小的讨论会激烈的展开了。“大海可能不是故意要淹死精卫的,是那天风太大,掀起了波浪,精卫才掉进去的。“精卫为什么要报复大海呢?要是大海没了,地球不就变成了沙漠了吗?“精卫应该想更好的办法,她自己填不平大海,还要子子孙孙来填,多浪费时间呀!“大海那么美丽,没了大海,世界就少了许多美丽,多可惜呀!“要是大海填平了,我们用的电从哪里来?捧读着孩子们富有想像力的小故事,回味着课堂中学生精彩而有独到见解的发言,我感到由衷的庆幸。假如我在课堂上断然地否定“不喜欢精卫,,孩子们的发言,假如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精卫填海”
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也许,这一堂语文课只是一节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课,也许,学生过几天就淡忘了“勇敢的精卫和“愤怒的大海。我为我尊重学生的机智应变而高兴,我恰当地保护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我和学生都获得了意外的惊喜。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会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