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3 / 第二单元 / 6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 《琵琶行并序》教案述评

《琵琶行并序》教案述评

  • 2022-03-05
  • 12页
  • 155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琵琶行并序》教案述评摘要:《琵琶行并序》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梳理了10个案例(包括教案设计和ppt课件),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问题这三个方面对《琵琶行并序》在课堂教学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做一个比较全面的综述。关键字: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问题思考述评一、教学目标及重点(一)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来说,对于《琵琶行并序》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与能力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情况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教案8、9)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教案1、3、4、7、8、9)品味诗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及悲剧美。(教案2、教案3、教案5、教案7、教案8、教案9)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教案2、4、5、7)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教案5)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教案8)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写,品析琵琶曲旋律的起伏变化。(教案2)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案2、教案4、教案7)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教案6)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教案3)以文中“同是”为突破口,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全诗,把握作者和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基础。(教案6)(二)重难点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教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侧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教案1、教案7)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教案1、教案2、教案3、教案5、教案7、教案8、教案9)3.引导学生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教案1、教案7)4.品味诗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教案2、教 、教案8、教案9)5.诵读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案6)评析:所选教案对于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诗歌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诗歌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等几个方面。而对于重难点则主要放在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诗歌主旨的理解上。对于《琵琶行》这首叙事诗来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是合理的。但是同时也存在问题,如:1.对于诗歌的教学,很多教师过多的忽视了诵读的作用。我们看到,在所选教案的设计中,有把字词作为重点的、有把主题作为重点的、有把语言艺术作为重点的。虽然有将诵读作为一个教学环节的,但是在分析具体问题(如诗歌主旨、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等)时却忽略了诵读的作用。事实上借助诗歌这种韵文形式其本身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教学目标和重点过于繁杂。很多教案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都有四五个之多,有些甚至超过五个。同时有些教案对于重难点和一般目标没有区分。而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介绍作者1.导入在所选教案中所涉及的导入方式主要有:(1)直接导入、开门见山(教案1、教案7)(2)以故事导入(教案8)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被贬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时也遇到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著名的诗歌(3)以音乐配相关诗词导入(教案2、教案3、教案5、教案6、教案9、教案10)播放符合课文整体风格的音乐,并以相关的诗词为引导入到正式的讲授内容。可以是作者白居易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可以是别人所作的介绍白居易本人的诗作。评析: 导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开门见山式的导入可以直接切入主题,间接引入式的则可以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过,从导入的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的效果。所以说一个好的导入是可以喝课堂的整体风格匹配并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在所选案例之中,教案4在导入方面最有特色:1.导入新课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其特色在于即生动地引入了新课,又在导入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启发学生对课文文本进行预先的思考,同时这样地导入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作者介绍评析:对于作者的介绍,所选教案均涉及三个方面:作家生平、创作情况简介、新乐府运动。其中,作家生平可以引申出本诗的写作背景。创作情况简介可以引申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新乐府运动可以引申出本诗的文体介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歌、行、引等文体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和说明)(二)学生诵读在所有的教案中都涉及到诵读这一环节,且主要有听配乐的音频文件、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形式。评析:对于诗歌教学而言,诵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诵读,学生可以通过诗歌的韵律熟悉全诗的内容和节奏,同时在节奏变化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诗文的情感变化。而且,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快的了解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三)讲解诗前小序(教案4、教案5、教案7、教案8、教案9、教案10) 在所选教案中,大部分都涉及到了对于诗前小序的讲解。如: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① 齐读小序② 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③发言明确左迁九江,偶遇倡女, 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商妇怨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谪官恨评析: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对于诗前小序的讲解是必要的。作者用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并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通过诗前小序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熟悉课文。(四)细节探讨人物形象(教案1、教案2、教案4、教案9、教案10)如教案1:1、通过阅读文本,诗中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是用什么方式将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明确:琵琶女、诗人自己。用一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将两个人物形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设计思路:此句可理解为全文的主线,一线穿珠,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深入理解。)2、为什么作者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呢?(引导:作者和琵琶女以前怎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境遇?)明确: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城流落至此。一个是“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绝艺女子。如今却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悲惨遭遇。而诗人曾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如今也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两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同样的又都有着令人伤腹的凄凉境遇。(教师设计思路:通过这一问题设计,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对整首诗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评价:通过对诗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可以归纳出诗人和琵琶女在经历上的共同点,从而深入地理解全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在含义。(五)赏析音乐美,体会作者描写的语言艺术在所有的教案中都涉及到这一板块,即通过诗中对于琵琶曲的描写来感受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欣赏音乐的魅力。同时,体会作者在描写音乐上独特的语言艺术。如:3、诗人发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我们也为琵琶女的命运掬了一把同情泪,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感知这一切的呢?明确:文本第二自然段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充满音乐韵味的语言描写来展示的。用“如急雨”“如私语”分写大弦和小弦,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急切而愉悦的情调。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的轻快流畅;接着“冰泉冷涩弦凝绝”,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银瓶乍破水浆迸”,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在这一环节,对于音乐的欣赏和分析最为细致的是教案1、教案5: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评价:《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是极其传神和生动的。 而且在这段描写中间可以分析的角度是很多的,如:音乐的节奏变化、情感变化、描写音乐所用的修辞手法等,所以这段文字可以在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很大程度的自我想象和发挥的能力,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六)细品琵琶曲,感悟全诗情感及主旨如:2.小组讨论乐曲的旋律。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四段精心剪辑准备的琵琶曲,让学生品判这四段琵琶曲分别属于旋律起伏的哪一阶段,并结合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经历遭遇,想像琵琶女弹奏时的所思所想和白居易听到琵琶声时的所思所想,体味琵琶曲中渗透的缕缕情思。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点拨。(播放四段乐曲)(让学生感悟音乐美,展开想像的翅膀,勾勒脑海中的画面,将声音转化为文字,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最高水平。)(1)第一曲是前奏曲。浔阳江边,瑟瑟秋风,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调弦定音中不经意流露了对往事的伤怀,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仿佛从沉寂中唤醒记忆,白居易听到此曲想到自己贬谪江州的境遇,也不禁心情低沉。(2)第二曲是欢快曲。琵琶女弹奏此曲时陷入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当时她红极一时、色艺双全、艺压京城、艳盖群芳,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所以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缓。白居易听到此曲可能回忆当年高官厚禄、才华横溢、名满朝野的骄傲。(3)第三曲是沉思曲。琵琶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弹奏此曲时,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变得艰涩凝滞。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白居易听到此曲则可能想起晚年因犯颜直谏贬江州的遭遇。(4)第四曲是悲愤曲。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独守空船,难以派遣幽怨,所以旋律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薄情的强烈控诉。白居易听到此曲则可能引起压抑在内心的对不公平现实和命运的抗争。(本环节理解“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是音乐的灵魂。琵琶声中渗透的两人哀怨愁苦的缕缕情思,虽然他们的身世不完全相同,但沦落天涯的命运却完全一样,体现全文的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评析:在欣赏音乐美的基础上细读课文,体会琵琶曲节奏和情感上的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全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其中:教案4在分析这段音乐描写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式是很好的,即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感情变化。同时,在理解全诗主旨: “同时天涯沦落人”一句时结合了人物的遭遇和形象。教案10则采用了曲线来分析音乐节奏和情感的变化。如图所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和整合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六)其他问题在所选教案中,除了以上所列为大多数教案的共同内容之外,还有一些内容为个别教案所涉及,如:关注诗歌中的风物描写(教案1、教案8、教案9)如教案1:[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评价:此处所说的风物描写主要是指诗中的环境描写和具体的景物描写。我觉得这个内容是可以有的。我们常说意象是组成诗歌的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诗歌中风物描写的分析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环境气氛的把握,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七)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在十二个教案中,除了教案1、教案4并未写明具体的作业内容外,其余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1.诵读课文并背诵(教案2、教案8)2.欣赏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教案2、教案8)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可以指同时代的人同病相怜,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下节课交流给大家(教案3)4、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比较(教案5、教案9)、与刘鹗《明湖居听书》相比较(教案10、教案9)、韩愈《听颖师弹琴》(教案教案6、教案9)评析:对于作业的布置,所选教案是具有合理性的。背诵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用文字将音乐描绘成生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写感受经历则可以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而比较阅读则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尤其是教案9,全面的搜集了有关音乐描写的各种类型的片段:有不同类型的诗歌,还有小说选段。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组织一次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片段,用各种媒介和手段向同学们讲解描写音乐可以用的艺术手法。此外教案2的随堂练习也设计的很好。如下: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说出你的感受。要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50字左右。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2、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它抓住了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和特点,选取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名句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达到寓学于练的目的。三、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十个案例的分析,既得出了一些值得吸取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篇述评的最后列举出来以供参考和讨论:1.教案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太过于“面面俱到”?在所选的十个案例中,教案6和教案9可谓是一部“《琵琶行》教案设计的百科全书”,在这两个教案中涉及了很多方面,内容多而杂,很显然如果根据教案来授课的话,这两份教案所涉及的内容很明显是在两个课时内无法讲授完毕的。而且,这两份教案中的每个内容看起来都很重要,那么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之中,对于重难点的界定就会过于模糊,很显然这会影响同学的听课效果和吸收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即:教案的设计是否应该面面俱到?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首先,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有一个预先设定的,即对于这节课应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要从总了解什么样的知识这样的问题教师是要有思考的。并且教师应该从这些思考中挑出适合的问题,并对重难点有预先的估计和分配。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自身能力和接受水平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的学习是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讲授的容量和限度,有侧重点地选取要点进行讲解。2、对于长篇诗歌是否有必要过多注重文言字词知识点的讲解? 所选案例中,教案7对于诗文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了大量地讲解。原文摘录如下: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重""轻"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容的色泽;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的;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的第二年;今:明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通假字1.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2.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3.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一词多义1.言:(1).感斯人言。(话,名词。)(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命:(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2).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3.是:(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4.为:(1).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5.语:(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6.轻:(1).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7.暂:(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8.泣:(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文言句式1.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7.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所以在诗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文言知识点。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如此细致地按照文言文的讲授方法来学习诗歌吗?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首先诗歌和文言文是不同的,它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自己的感悟。其次,即便是文言文,在这样零散地分析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也会将原有的一篇整体性的文章切割的支离破碎,更遑论是韵文典范的诗歌了。第三,诗歌是一种自我感情很强烈的文学形式,因此,学生只要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诗意美即可,没必要对一字一词执着过多。而且,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有些文言知识点也是可以自主掌握的。所以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应该对于文言知识的讲授有一个度的把握。以上就是我对《琵琶行并序》教案的一个综合性的述评,以期可以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为自己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文献:1.《琵琶行并序》参考教案.[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a021cc2aa00b52acfc7cad6.html?from=rec&pos=1&weight=5&lastweight=3&count=52.琵琶行并序教案.[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52af5105bed5b9f3f90f1cbf.html?from=related&hasrec=13.琵琶行并序教案.[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6be351aa8114431b90dd8b6.html?from=rec&pos=1&weight=543&lastweight=449&count=54.《琵琶行》教学设计.[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5ba09dc6aa00b52acfc7ca75.html?from=rec&pos=0&weight=671&lastweight=198&count=55.琵琶行教案.[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b06940e7cd184254b353517.html?from=rec&pos=4&weight=4&lastweight=4&count=56.教学设计.[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e6ae6d4c1c708a1284a440a.html?from=rec&pos=3&weight=6&lastweight=4&count=57.《琵琶行》并序.[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fb0261afad6195f312ba648.html?from=related&hasrec=18.琵琶行并序教案.[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3b02601b52acfc789ebc97c.html?from=related&hasrec=1 9.《琵琶行》并序.[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1693da3284ac850ad0242b5.html?from=rec&pos=2&weight=343&lastweight=198&count=51o.琵琶行(并序).[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e4b6ca8fa0116c175f0e486b.html?from=rec&pos=1&weight=657&lastweight=468&count=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