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山间的绿色
悬崖边的树
沙漠里的生命
石缝中的小草
囚绿记陆蠡
课文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3、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绿的挚爱。
作者陆蠡(1908—1942)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
进步的陆蠡作了犯人被提审。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作者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1、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2、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做一下记号,写出你喜欢它的理由。3、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绿(14)绿(8-12)绿(13)绿(1-4)绿(5-7)寻赏囚放怀行文思路绿
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例如直接抒情的句子、例如隐含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问题探究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3、“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又怀绿?
爱绿现实世界的“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与绿的“对话”,与“自然”的沟通中消解,“我”从“绿”中悟到生的乐观和勇气,“绿”给予“我”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现实的功利主义色彩。自私。不仅要用它置换物质生活空间,还要用它填补精神生活的空洞。囚绿
放绿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1、“珍重”——作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2、“放绿”——表现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3、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被迫离开旧都的无奈。
怀绿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托物言志蓬勃、向阳、固执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象征绿以小见大
1、分析题目2、找抒情句3、结合背景分析内涵总结步骤4、找出文眼
作业选取自己喜爱的某一植物(或动物),自拟题目,叙述与之接触、相处的经历。要求:写出自己情感的心路历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