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石桥中学杏坛溪客6、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一般特点。2.把握本文画面描述与评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3.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4、展示中英交接相关照片,回顾历史。5、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6、体会作者对“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看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难点:1、弄清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世,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二、学生朗读课文,扫除生词障碍。三、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新闻一般有由五个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有哪几个部分必不可少呢?(标题、导语、主体)。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找找。提问:本文由哪几部分构成。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2、导语(第1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3、主体(2—10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4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石桥中学杏坛溪客4、结语(最后1段)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提问: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明确: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这一称谓,在英国人心目中是非常庄严神圣的,就像中华这一称谓之于中国人民一样,它是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成为英国的别称,敬称。“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四、关于新闻中的“特写”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特写是新闻的一种。其特点是: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再现”。五、师生共同活动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后,复述课文(特指6月30日晚—7月1日凌晨)。2、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四个场景,三次降旗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第一次降旗: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第二次降旗: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第三次降旗: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标志: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2、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3、请学生谈谈“香港问题”(可结合有关资料)。教师概括: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4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石桥中学杏坛溪客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划分势力范围,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9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态度:反对。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立场:(1)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2)主张谈判解决问题;(3)未解决前暂维持现状。4、师生共同活动,研读第1—2段。满怀深情地朗读,体会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的自豪之情。(1)文章第1段缩句明确: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2)体会用“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的作用。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3)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的作用?明确: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4)“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5)导语部分的第2段交代了什么?明确:交代了告别仪式的时间、地点及末任港督离任这一事件。(6)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体现出英国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尤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六、课堂小结离任港督彭定康此时心情定是很不平静,失望之余更多的是无奈,也许他很关注香港下一步的发展,不过无论怎样,他的离任,香港的回归已是既定的事实。七、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整理“香港回归”的资料,了解相关历史。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本篇特点1、主体部分(第3—10段)。(1)主体部分叙述了那几个时间发生的事情?4∶30 4∶40 7∶45 00∶40(2)为什么要将事件具体到“分”?符合“特写”要求①真实②再现实施过程。(3)学生齐读第4段,谈谈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何作用?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4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石桥中学杏坛溪客“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4)分析第6段中“雨越下越大”的含义。①照应蒙蒙细雨;②殖民统治倒行逆施,现在天将行大道;③衬托殖民者心情;④雨过必将天晴,暗示香港灿烂的明天。(5)第7段中“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对比。平实语言强烈对比,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6)齐读第9段,体会感情。明确: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喜悦,抒发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的豪情。(7)文章的主体部分详尽介绍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全过程,犹如情景再现,真实可感,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2、研读特写第3部分(第11段)这是特写的结束语。(1)“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明确: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2)结合文题思考“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的深刻内涵。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3、从三方面总结全文,概括本文特点。(1)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2)庄重含蓄的语言;(3)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二、布置作业①阅读附文,谈谈我国政府能够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原因。②尝试以“特写”的手法报道身边发生的新闻。板书设计6、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主体:四个场景——1、末任港督离府     象       2、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  征       3、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意       4、“不列颠尼亚”离港  义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4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