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1 / 第三单元 / 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 高中语文:纪念刘和珍君

高中语文:纪念刘和珍君

  • 2022-02-25
  • 41页
  • 1.23 M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骨头最硬的人。——毛泽东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叶圣陶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郭沫若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写作背景 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组织女师大学生参加集会、游行,不顾身患感冒,欣然前往,奋勇前进,最后在段政府前英勇牺牲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公然的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天安门集会 游行的队伍十八日早晨 请愿 血衣 刘和珍杨徳群 殒身不恤攒射惩创浸渍绯红屠戮干练长歌当哭(chuàng惩罚、惩治)(zì浸润、渗透)(cuán集中射击)(fēi鲜红,本文应指淡红)(lù屠杀,大批残杀)(gàn既有才能,又有经验)(dàng用写文章代替哭泣)(yǔn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抹杀(mǒ一概不计,完全勾销)Mò抹墙mā抹桌子 正字正音给下面红色字注音并解释词义寥落菲薄桀骜(liáo稀少)(fěi微薄)(ào性格倔强)不惮(dàn不怕)喋血(dié流血满地)血尸骸(hái尸骨、尸体)(pū立刻倒下)立仆 析标题:《记念刘和珍君》1、从标题看这是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2、记念的主体是谁? 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记念性的文章,记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①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部分(生前事迹,遇难经过)②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写作的缘起。③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结构梳理 性情温和,为人谦和有组织才能,有正义感,斗争精神渴求真理追求真理勇牲赴国难,不惧牺欣然前往,中弹牺牲”三一八“请愿运动中有责任感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女师大复校后,来听先生讲义;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偏安于案帽。胡同,学生自治会成员,不为势力所屈,反抗杨荫榆女师大学潮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生活艰苦中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江西南昌刘和珍性格特征很爱看先生的文章事迹表现生前时间生平事迹何时被害身份籍贯姓名 用自己的话概括对刘和珍的认识及评价,并从课文中找出鲁迅对认识评价和情感态度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她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有威望、责任感和斗争精神;性情温和,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惧牺牲鲁迅(1)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2)始终微笑着和蔼的刘和珍君(3)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技,压抑制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提示性的语言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记念慰藉烈士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使庸人勿忘,铭记英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程度副词,更加愤怒到了极点深深地体味充满血腥和暴力的黑暗统治为烈士的死难感到极度哀痛表示对死者的尊敬 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手法,提到了哪两种人?这两类人有何区别。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A.真的猛士:哀痛者和幸福者:惨淡的人生:真正勇敢的革命者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为国为民哀痛;为国为民而牺牲,为改变旧世界而牺牲,并以此为幸福。B.庸人:忘却与逃避,不敢正视现实,麻木健忘,苟且偷生对比 阅读三、四、五节1、分别概括3节主要内容。第3节:追述生前事迹。第4节:概述被害经过。第5节:详写遇难经过。 情感变化悲哀尊敬悲哀尊敬善良优秀的学生被杀,所以悲哀;学生勇赴国难,为国而死,所以尊敬愤怒悲哀愤怒悲哀反动政府下劣凶残。反动文人造谣生事,所以愤怒;残像流言使人不忍试听,武力镇压,舆论限制使衰亡民族默不作声,所以悲哀。赞美讽刺刘和珍欣然前往执政府门前请愿,三个女子在执政府枪弹中从容地转辗,互相救助,惊心动魄,显示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所以热情赞美;反动政府以子弹棍棒,屠戮妇婴,下劣凶残,恬不知此,所以辛辣讽刺。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默无声息的缘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动政府:残忍走狗文人:无耻惨象+流言号召爆发,号召反抗。默无声息地忍受,走向灭亡沉默到极点便会爆发,人民会起来反抗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三个女子”——“中国军人”、“八国联军”“从容地转辗”——“枪弹的攒射”;“几缕血痕”——“伟绩”与“武功”;鲁迅对烈士的崇敬和赞颂,对刽子手的愤慨和鄙视,全从尖锐对比中表现了出来。对比 用一个词概括刘和珍的形象特征:微笑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为什么“微笑”反复出现?作用:两组对比(1)微笑而被杀害,反衬政府的凶残,反动文人的无耻。(2)微笑而黯然泣下,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感,能深思远虑的青年 分析文章第三部分:教训.意义鲁迅对请愿持什么态度?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市民有恶意的闲人指反动政府的帮凶文人 大量的木材: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才能前进一小步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意义: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作者引用陶潜的诗,其意在说明什么?作者认为,尽管请愿不能成功,但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烈士们忠骨埋于青山,英雄的故事与灵魂不朽,与青山常在。“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恰当地评价了惨案的意义,尽管非人间的苟活者很多,但即使是苟活者,也会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的,微茫的,而猛士们在烈士精神的鼓励下,会更加勇猛地前进与斗争。 小结:鲁迅先生述评了“三一八”惨案中的哪些人?对他们是怎样的态度?中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庸人当局者、几个所谓的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数百死伤者请愿的群众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愤怒控诉沉痛悼念热情歌颂改变斗阵方式善意批评深情唤醒 总结全文文章1、2部分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悲痛的回忆和哀悼,3、4、5部分是记念的主体,侧重于愤怒的揭露和控诉,6、7部分侧重探求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他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 当今社会是否还存在这几类人? 2004年10月11日这天,成都的看客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刚出生十几天的婴儿被冻死。这天上午,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被人遗弃在成都市洞子口附近。上午10时被人发现,男婴身上的衣服有些湿,脸色和嘴唇明显发白,看样子已被遗弃了一段时间。然而直到上午12时,虽然有许多人上前围观,却无人施以援手,抱在手上暖一暖或是打电话报警。12时过后,110巡警和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男婴身上已无热量,被确定死亡!(《华西都市报》10月12日)某日,在小女孩乘做的工交车上,突然有一位小男孩发病,当时的乘客却无动于衷眼睁睁的看着小男孩痛苦的样子。而就在小男孩发病不久,小女孩却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弱小的力量把小男孩送到了医院。在小女孩帮助小男孩的时候,周围始终没有一个人(尤其是大人)去帮助他们。…… 作业1、背诵课文二、四节。2、做练习册 谢谢!再见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