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姜夔,扬州慢篇一:《扬州慢》公开课教案1234篇二: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昔日的
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一个有卓越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此吹箫。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篇三:姜夔《扬州慢》中的“清空”龙源期刊网.cn姜夔《扬州慢》中的“清空”作者:李久恒来源:《新课程·教师》2021年第10期
摘要:以《扬州慢》为例,从姜夔其人其词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姜氏矛盾的人生以及姜夔词中“清空”的内涵及艺术表现,并认为姜夔词的“清空”在于意,在于色。关键词:姜夔;清空;扬州慢姜夔(约1151-约1221),字尧章,鄱阳人(今江西波阳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二十余年,后卜居白石洞下,友人称其“白石道人”。姜夔政治失意,终生布衣,作为清客文人,羁旅天涯,过着漂泊困顿的生活。他一生历经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朝代,在这个离乱之后的偏安王朝,半壁江山带给他触目惊心的家国之恨,虽然他有为国出力的抱负,有出类拔萃的文学才能,生性清高,但流落江湖,不能为国家尽其力,从而愁苦难言。由此可以看出,姜夔是时代造就的一个“奇妙的矛盾结合体”。其词作大都有一种“清空”的气象。
何为“清空”,清人沈祥龙说:“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刘熙载也言:“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色诸所有;清,空诸所有也”。从中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清空”,一要意象明朗,二要意境空灵,如同吴调公先生所说:“清空是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况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净精纯,在意境铸造上突出诗人的冲淡襟怀,从而表现为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清空的思想基础,首先应该具有高超洒脱的情趣”。或者说成是“用清丽淡雅的词句构成一种清幽的意境来寄托落寞孤寂的心情”。通过所引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共识,那就是无论将“清空”说成是“野云孤飞”“澄净精纯”“朴素自然”,还是“高超洒脱”“清丽淡雅”“清幽孤寂”等都离不开“意”与“色”,即意境的选择和色的调配上,这具体表现在:白石词在意境的组合方式上给人一种“灵空”之感,主要体现在对“虚”的把握上。其词中多用景物、事件、典故虚写他的主观感受,然而通过“虚”的手法所体现的“体”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正如赵晓岚所言,姜词“在虚处连接了景象事物的神理,在实处却略去了形貌的粘连走向”。如,著名词作《扬州慢》。
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