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 高中语文必修6桂枝香 同步练习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桂枝香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险峻  疏浚  逡巡  俊俏  怙恶不悛B.亵渎  案牍  黩武  牛犊  买椟还珠C.骁勇  妖娆  饶恕  缭绕  百折不挠D.枢纽  讴歌  老妪  抠门  呕心沥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负  焕散  神采  掉以轻心  短小精悍B.决窍  安详  延伸  耳濡目染  恰如其分C.耽搁  推诿  倾轧  改斜归正  振聋发聩D.气概  赡养  谄媚  枉费心机  巧夺天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_,在2008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②发言人当即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当局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A.计划   基础上   导致B.规划   前提下   引导C.规划   前提下   导致D.计划   基础上   引导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B.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C.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B.在北京一些中央媒体工作的外籍人士注意到,媒体上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变得“更有人情味”了。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车次?但我一定会去接他,他和我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啊。B.松下公司研制的“睡眠屋”将于明年7月正式上市,价格定在300万日元(约合27272美元)左右。C.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同时还展开了“推荐用户可获赠车模”和“装饰件优惠”等活动。D.“大桥要通车了,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7以人的五官为对象,写出两个句子。例句:人的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有时却不平等看人。(1)(2)8、请从课外找两幅讽刺漫画,解说其内容,并概括其寓意,每幅30字内。(1)内容:(2)寓意:9、某校举办中外名曲欣赏活动。(1)请你推荐一首中外名曲(含流行歌曲),并说明理由,200字以内。(2)请为此活动写一海报,60字内。二、文本阅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0、这首诗词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三、拓展阅读训练(一)课内自读训练蝶恋花 平山堂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少年,尊前看取衰翁。12.这首诗哪里体现了离别?你能说一下诗中的太守形象吗?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3、“春入武陵溪”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诗中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你读过类似的诗文吗?请举一篇。(二)课外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巨人树[美]斯坦贝克我在巨人树身边过了两天。这儿没有旅客,没有带着照相机吵闹的人群,只有一种大教堂式的肃穆。也许是那厚厚的软树皮吸收了声音才造成这寂静的吧!巨人树耸立着,直到天顶,看不到地平线。黎明来得很早,直到太阳升得老高,辽远天空中的羊齿植物般的绿叶才把阳光过滤成金绿色,分作一道道、一片片的光和影。太阳刚过天顶,便是下午了,紧接着黄昏也到了。黄昏带来一片寂静的阴影,跟上午一样,很漫长。这样时间变了,平时的早晚划分也变了。我一向认为黎明和黄昏是安静的。在这儿,在这座水杉林里,整天都很安静。鸟儿在蒙胧的光影中飞动,在片片阳光里穿梭,像点点火花,却很少喧哗。脚下是一片积聚了两千多年的针叶铺成的垫子。在这厚实的绒毯上听不见脚步声。我在这儿有一种远离尘世的隐居感。在这儿人们都凝神屏气不敢说话,深怕惊扰了什么——怕惊扰了什么呢?我从孩提时代起,就觉得树林里有某种东西在活动——某种我所不理解的东西。这似乎淡忘了的感觉又立即回到我的心里。夜黑得很深沉,头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的一颗星星。黑暗里有一种呼吸,因为这些控制了白天、占有了黑夜的巨灵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觉,在它们深处的知觉里或许能够彼此交感!我和这类东西(奇怪,我总无法把它们叫作树)来往了大半辈子了。我从小就赤裸裸地接触它们。我能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他们怕危险,怕被关闭、封锁起来。怕抵抗不了那过分强大的力。他们害怕,不但因为巨杉的巨大,而且因为它的奇特。怎呢能不害怕呢?这些树是早侏罗纪的一个品种的最后的孑遗,那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那时巨杉曾蓬勃繁衍在四个大陆之上,人们发现过白垩纪初期的这种古代植物的化石。它们在第三纪始新纪和第三纪中新纪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可是冰河来了,巨人树无可挽回地绝灭了,只有这一片树林幸存下来。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的形象。在踏进森林里去时,巨人树是否提醒了我们: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是乳臭未干、十分稚嫩的,这才使我们不安了呢。毫无疑问,我们死去后,这个活着的世界还要庄严地活下去,在这样的必然性面前,谁还能作出什么有力的抵抗呢?(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如何理解第1段中“大教堂式的肃穆”?15、结合第2段文字,试对“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 16、巨人树对整个人类有着怎样的提醒?(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17、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A、本文作者引导我们敬畏自然,主要是从古老的巨人树给人类昭示的自然伟力入手,让人们在这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面前悚然自律,同时也罗列了人类的诸如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的非理性行为。B、“我能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作者处处表现“我”与一般人的不同,但并没有否认人类的共同感受——对自然的一种本能的敬畏。C、“也许是那厚厚的软树皮吸收了声音才造成这寂静的吧!”此句既是对“寂静”形成原因的推测,同时也对巨人树树皮进行了富有质感的描写。D、文章运用“主客兼顾”的描写法:“脚下是一片积聚了两千多年的针叶铺成的垫子。在这厚实的绒毯上听不见脚步声。”这是主观性的描写;“我在这儿有一种远离尘世的隐居感。……我从孩提时代起,就觉得树林里有某种东西在活动——某种我所不理解的东西。这似乎淡忘了的感觉又立即回到我的心里。”这是客观性的描写。E、《巨人树》在总体构思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正入反”,由巨杉的强力和古老联想到人类的稚嫩渺小。二是“以实生虚”,作者与巨杉裸触身亲,半辈子相伴,感受实在,文中对巨杉古老历史的介绍也是有科学史可证的;然而巨人树能够对人类发出“提醒”,却分明是“理性的务虚”。 参考答案1.B  解析:A项:逡qūn,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B项:均读dú;C项: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项:枢shū,讴ōu,妪yù,抠kōu,呕ǒu2.D解析:A项:焕—涣;B项:决—诀;C项:斜—邪3.C 解析:计划: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一般更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而且相对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的工作计划。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是以“一个中国”作为“先决条件”。引导: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导致:引起。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有“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故用“导致”。4.A  解析: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有条不紊: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与“爱干净”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应为“事半功倍”。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5B 解析:A项:主宾关系颠倒,应是“他的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C项: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D项:缺主语。6.B解析: A不是问句,将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D“说”后应为逗号。7.(1)人的两耳是分在两边的,有时却总好偏听一面之辞。(2)人的鼻端,共有两孔,有时却随着别人一个鼻孔出气。(3)人只有一舌,但有时却说两面话。8.略。9.(1)答案要包含作品名称、内容主旨等。(2)答案要包含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语言简练生动。10.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描绘了一幅故国深秋暮色图,澄江、翠峰、征帆、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美景如画。临江揽胜,凭高吊古,感叹美景依旧,六朝却皆以荒乐而相续亡覆。其间说到了悲恨荣辱,空遗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凝碧,触目惊心而已。 11.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哀怨的女子。因丈夫走马章台,而却自己禁锢在这深深的庭院,感到年华已逝,看到花儿无情飞过,表现了愁怅伤感的情怀。12.离别情怀表现在“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因为杨柳本是无情物,但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离别怀远的思绪紧密相连。诗中的太守形象的特征是气度豪迈,才华横溢。13.“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描写进入幻想的神仙世界。诗人幻想仙境,想借此忘却丑恶的现实,不愿媚世求荣,与世俗同流合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14.①“大教堂式的肃穆”写出了古老的杉树林之宁静;②隐含着这样的感情定位:“我”是把巨人树当作自然上帝来信仰、来崇拜的,“我”之感受与众不同。15.第2段文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鸟儿在蒙胧的光影中飞动,在片片阳光里穿梭,像点点火花”,这是“动”;“却很少喧哗”,这是“静”,喜欢喧闹鸟类也因为敬畏肃穆的巨杉林而变得安静了。16.巨人树:人类还十分稚嫩,大自然的规律毕竟不是稚嫩的人类所能抵抗和轻易改变的。17.AD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