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一年级下册 / 课文(四) / 12 古诗二首 / 6 古诗二首 教案

6 古诗二首 教案

  • 2022-02-22
  • 4页
  • 45.5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精品6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方法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感情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会乡情和友情的真挚情感,体会爱所蕴涵的魅力和价值。并学会关爱他人,以人为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李白和贺知章写的古诗吗?(齐背《增汪伦》、《咏柳》)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篇贺知章和李白的诗。揭示课题《回乡偶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古诗,教师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回乡偶书    1、师示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问: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齐读、背。边读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6、角色扮演,你能表演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试着表演)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由读    2、问: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齐读、背古诗。    5、问: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离开了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积累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精品 第一课时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懂诗句,理解诗意。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精品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从生活引入:1、同学们可能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历,谁能说一说?2、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关于李白你知道些什么?谁能背诵一首他的古诗?二、释题1、个性读题a、题目共有十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学生试读。b、同学们,你读懂了题目了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2、感性读题师相机点拨:师:在当时,送别诗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一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也称为“三名一别”。(师指着题目)a、名楼  出示黄鹤楼图片,教师讲解。b、名人 孟浩然,我们学过他写的什么诗?(指名背诵)c、名地 广陵,是唐朝的名城。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读懂题目第二层要求:体会诗人的感受,读出诗题背后的故事。有必要时,老师范读。)三、读诗文,读出它的韵律美。师;被称为“千古一别”的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读一读,在读时,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1、自由读2、指名读,生评价。(强调“倾听”,教师也要专心与学生一起倾听,一起评价。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随时随地培养。)3、读出诗的节奏感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初读诗歌目标要明确,一是面向全体,提出“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受诗韵律美。两个目标简单易行,增加读诗学诗的兴味。)四、理解诗意,感悟情感1、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2、学生汇报前两句。a、故人:老朋友。师讲解: 精品李白和孟浩然是在黄鹤楼分别前5年认识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那时已经很有名气,李白非常敬仰他,亲自到孟浩然家拜访,他们在一起饮酒作诗,很快成为了知己,李白视孟浩然为兄长、恩师。所以说是故人。b、结合板书讲解“下”和“西辞”c、三月的扬州是什么样的?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烟花三月)想不想跟着孟浩然到扬州去游玩?(课件:扬州春景)师:游览了三月扬州,你能把“烟花”换一个词来说说扬州三月吗?在这么美的季节,去这么美的地方是多么令人兴奋呀!指名读前两句诗。指名读。(教师要用心倾听,注意通过评语挖掘学生内心感受,引导读出祝福,读出欣羡,读出不舍,读出诗情,读出诗韵。)3、发挥想象,感悟前两句的真情。师:眼看自己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李白有多少话要说呀!如果你就是李白,对这位兄长、自己的恩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师总结:这时孟浩然心里一定在想:长江之水深千尺,不及李白送我情呀!4、理解感悟后两句诗师:相见时难别亦难,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坐着小船走远了。李白这时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板画孤帆,书写“帆尽”)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板画众帆,突出孤帆。)师:虽然当时过境千帆,但是李白心中只有孟浩然,这真是: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呀!(师范读后两句)真是帆尽,“情未尽”(板书)。饱含深情的读后两句诗5、引读全诗孟浩然走了,让我们男同学一起送送这位恩师吧!(男生齐读)女同学也想送送这位兄长,那就一起来读这首诗吧!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有幸登上了黄鹤楼,一定会想起这两位诗人:李白、孟浩然,更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这首诗。学生齐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指名背诵自己积累的送别诗,与今天学的诗进行对比。六、作业1、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家人听2、搜集几首送别诗,抄在小本本上。板书设计:帆尽情未尽尽尽尽了黄鹤楼扬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