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五单元 / 11 谏逐客书/ 李斯 / 李斯与《谏逐客书》

李斯与《谏逐客书》

  • 2022-02-23
  • 19页
  • 1.08 M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人,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李斯也是秦代书家,后世称为“小篆之祖”。李斯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投奔秦国权臣吕不韦,并有了得见秦王嬴政,诉说治国大略的机会。后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而腰斩。 李斯不仅能理政、善文章,还精书法。现存《泰山刻石》不仅为李斯所撰,且均为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 战国末期,秦、楚、齐等大国兼并战争十分激烈。斗争的策略主要是“连横”和“合纵”。 此文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所谓“客卿”,是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在秦王政元年(前246)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的国力,被秦发觉,要杀掉他。郑国说:“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终于让他完成此项工程,然而那此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件事对秦王进行挑拨,说外来的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的,应该把他们都赶跑,秦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并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开门见山的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2、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用物与人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4、理论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矣秦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依据。第三段笔峰一转,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进而以物喻人,说明逐客的不合理。第四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第五段收束全文,进一步说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 1、立论高远,切中根本—立场2、史实为据,利害对举—方法3、修辞得当,逐层推进—策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