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浅析《谏逐客书》的公文写作特点摘要: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书”中之上乘,也是古代优秀应用文的典范之作,既体现了应用文的种种特征,又具有语言的艺术性、巧妙性。李斯的实践告诉我们公文写作者不但要具备相当的写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公文的作用。关键词:《谏逐客书》公文写作特点先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在《昭明文选》的《上书》部分,被列为《上书》之首,是我国古代的公文名篇。这一上书是在秦王赢政十年,因韩国经常受到秦国的攻击,濒于灭亡,为挽救这种危局,韩国就派一个水利专家名叫郑国的到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借此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不能向东攻韩。后来韩国的图谋暴露,秦国一些目光短浅的贵族、大臣却因此得出一个可笑的结论:认为别的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的,多半是为他们的本国君主来游说,来做奸细的,因此,要把别的诸候国来的人一律赶走,秦王于是下令逐客。而李斯本人是原楚国上蔡人,后入秦做客卿,当然也在被逐之列。在这个紧急关头,李斯要面君已不可能,客观条件迫使他给秦王上了《谏逐客书》,对秦国是否该任用客籍人的问题,力陈利弊,驳斥逐客令。秦王收阅了李斯的上书后醒悟过来,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后来李斯在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此文乃“书”中之上乘,也是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典范之作,体现了应用文的种种特性。1体现了公文写作庄重、准确、简明的语言特征 公文写作既然是一门写作,它必然具有写作的一般用语特征,它并非与艺术的天地无缘,也就是说它也要讲究生动活泼,也要注意艺术形象。当然公文写作毕竟与文艺写作不同,公文的策令性与实用性决定了公文写作的用语特征应当是庄重、平实、简明。但是,庄重不等于刻板,平实也不等于枯燥、简明更不等于单调。公文语言应在不失庄重、平实的情况下,力求形象、生动、活泼。同时公文在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为使对方易于接受,引起联想,促其思考,可把话讲得谦和一些,婉转含蓄一点。《谏逐客书》是写给一个特殊的读者――秦王看的,旨意又是反对这个操生杀大权者收回逐客成命,因此,这个奏疏的成败得失,不仅关系到秦国的命运,而且关系到李斯本人的利害,这就要求奏疏特别注意策略和分寸。又因当时韩国水工事件,已闹得朝野上下沸沸扬扬,秦国贵族借机排斥打击客卿,矛盾十分尖锐。对此,李斯是有意只字不提,只用“臣闻吏议逐客”六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且态度谦卑,用语婉转、含蓄,语调平和,但外柔内刚,发人深思。这就避开了对主张逐客的权贵们的刺激,绕过了许多可能发生的是非纠缠,并给秦王留下了回旋余地,便于他收回成命。这实实在在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现。除此之外,公文不是诗歌,不讲究和辙押韵,但是,为了公文表述的需要,必要时也可动用对偶、排比、比喻等句式,把语言表达得明快而带节奏,给公文阅者一种语言的美感,有利于人们加深对公文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谏逐客书》一开始讲历史上客卿的贡献,说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地,遂散六国之纵”。说“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象这样流畅的铺叙、精彩的排比对偶贯穿全篇,又如讲信用客籍人说“太山不让土址,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讲如不信用客籍人说“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冠兵赍盗粮者也”,比喻极其生动。并且全文排句接踵联翩,语意畅达,气势充沛,感染力极强。同时,不少排句有对偶特点,增强了句式的对称美和音调的节奏感,大大强化了语言的说服力量。《谏逐客书》是写给一个特定的读者――秦王的,这是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要改变他的政治主张谈何容易。李斯的用语庄重、准确、简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文章开篇亮明观点。“臣闻”一词避实就虚,把“逐客”之“实”化为听说之“虚” ,以谦恭的方式试探。“吏议逐客”避重就轻,因为人人都知道决定“逐客”的在“王”而不在“吏”,把“逐客”之事说成是“吏”之所为,且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就给秦王收回成命留下很大的弹性空间,给自己和秦王都留下了进退自如的充分余地。“窃以为过矣”即“私下里认为错误”,只代表个人观点,无强加于对方之嫌,还能引起阅读者对下文“过”在何处的关注。短短十一个字的开头,隐藏着很多玄机,可谓匠心独运。2体现了应用文结构的形式美特征《谏逐客书》在结构上充分体现了整齐、有序的形式美特征。全文分五个自然段,开篇提出总论点。说明逐客是错误的,统领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重用客卿而成就大业的历史史实,说明客卿在成就大业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秦王喜爱的珠宝、美色、音乐都是别国所产,说明秦王是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英主所为。从理论上阐明纳客就能无敌于天下,逐客是削弱了自己资助了敌国,害己利人。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前面各段总结全文。“士不产于秦,而愿者众”,总结第二段。“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总结第四段。最后一句“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把逐客的危害引伸到了极点,照应了开篇的总论点。全文结构有章有法,整齐并有秩序地分布。作者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针对各种形式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表述,而且遵循人们的思维规律,由远及近,由浅人深,使读者清晰地把握奏疏的脉络和所阐发的主见。3体现了应用文写作的铺陈表现手法《谏逐客书》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论述得透彻有力,无可驳辨,最后打动秦王收回了逐客令。文章之所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和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外, 还与作者多用铺陈等表现手法有密切关系。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却要反复去说,来体物写志,这是文学创作和文章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方法,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使用。它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丰富细腻地表达感情,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谏逐客书》的铺陈就很注意变化:首先,角度的变化。铺陈同类和类似事物时,要注意角度的挪移、侧重点的选择,以突出其特征。如第二段连写四位君王“以客之功”,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穆公用客卿强调人才来自四面八方,重在广纳人才;孝公用客卿,从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面论述,重在变法治国;惠王用客卿,以连衡打破合纵,侧重于四面扩张;昭王用客卿,“废穰侯、逐华阳”,侧重于打击豪门。其实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上,提倡耕战、富国强兵,对外扩张,有许多共同之处。这里有意避同取异,显得各有千秋。角度的变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点,又避免了雷同。其次,句式的变化。如第三段中,在铺陈大量珍宝时,就采取了多变的句式,铺陈珍宝一共用了两个长句,写了十四、五种东西。“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树灵鼍之鼓。……而陛下悦之,何也?”在这一句中,前面先用七个动宾结构,极力铺陈,而且是肯定性的铺陈。接着用一个反问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铺陈全面提领起来。下一句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西蜀丹青不为采。”在这里则是先用一个假设句总提,然后连用六个主谓句进行铺陈,而且是否定性铺陈。这两句都是铺陈珍宝,但一个是先铺陈后反问;一个是先假设,后铺陈,一个是肯定性动宾结构铺陈,一个是否定性主谓结构铺陈。对美色的铺陈也有所变化,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由于铺陈中同中有变,变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铺陈错综复杂又一气贯通,既恣肆又严谨,读之但觉势如奔马,而又不觉得繁琐、累赘。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我国应用文史上的光辉篇章,其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文一上秦王就达到预期目的,收到满意效果。李斯的实践告诉我们公文写作者不但要具备相当的写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公文的作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