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结构,梳理文章的思路,感知马克思的伟大功绩。2.学习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卡尔·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
马克思在特里尔的故居
燕妮,(1814~1881)德国人,马克思的妻子、助手和亲密战友。生于德国威斯特华伦的一个贵族家庭,燕妮和卡尔最早在孩童时候就一直是朋友,燕妮有着深褐色的头发,深蓝色的眼睛,在特利尔备受注目,甚至被选为舞会女王。1843年她与马克思结婚。为了马克思的革命事业,她几乎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马克思的家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上,他们的看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经典著作。即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墓位于伦敦海格特公墓
悼词纷繁芜杂豁然开朗衷心喜悦卓有成效嫉恨诽谤诅咒给予答复诬蔑听录音,注意读准下列字:dàohuòzhuófěibànɡjǐwúzhōnɡjízǔzhòuwūQiǎnchángzhézhǐ浅尝辄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词悼词特殊关系特殊场合特殊气氛解题:
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开头——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结尾——悼念:对死者的悼念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主体——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构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一般地,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是:
第一部分(1自然段):悼念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第二部分(2—7自然段):评价评说马克思为人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8—9自然段):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逝世情况(1)巨大损失(2)带着崇高敬意无比沉痛惋惜也有某种安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沉痛的悼念(1-2)巨大的贡献(3~7)深远的影响(8~9)感情
阅读下面文字,体会其中的感情色彩,揣摩深刻含义。第一部分述其哀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这段文字交待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为什么连“三刻”也交代出来?明确:⑴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⑵因为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全世界革命人民得不幸,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2、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原因是什么?明确:“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最恰当的语言。其中饱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3、“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突出了马克思逝世时的什么情景?明确:“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与惋惜。“安静地睡着”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
4、第1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说是“永远的睡着了”,这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用了讳饰的手法,运用了讳饰的手法,写法含蓄,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思考与讨论马克思一生如此伟大,作出了如此卓越、如此辉煌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与他并肩战斗了40多年的恩格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巨大的打击。站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的恩格斯心情一定非常沉痛,但是当我们读完第一段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
表面是平静的,但恩格斯的内心是异常不平静的。他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战斗的革命群众讲这番话,这就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溶缩在了最后一句: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更能激起人们的哀悼,他可以起到化悲痛为力量的作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沉痛的悼念(1-2)巨大的贡献(3~7)深远的影响(8~9)创立第一国际理论贡献实践功绩创办革命刊物剩余价值规律过渡6)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许多领域独到发现革命家(7)科学家(3~4)马克思的科学观
第2段两个“对于”、“损失”、“空白”,有何作用?
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本段结构:
第4、5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的什么贡献?
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
第7段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他的斗争情况?这些词语表现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所具有的品质?“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表现马克思对革命充满热情,对无产阶级事业坚忍不拔,对工作卓有成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沉痛的悼念(1-2)巨大的贡献(3~7)深远的影响(8~9)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忌恨 诬蔑驱逐敌人人民尊敬 爱戴怀念
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运用的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第9段只有一句话,你觉得它和全文有什么样的联系?这句话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既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总评,也感召后人继往开来。
第9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一句中“永垂不朽”如何理解?“永垂不朽”本义是永远流传,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存。既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马克思对待驱逐、诽谤、诅咒不屑一顾的态度,表现出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难句探究:
10.“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敌人”和“私敌”有什么区别?马克思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许多和一个,对比鲜明,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是对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
总结课文:以理服人------逻辑性思想性以情感人------艺术性1.运用承递性词语和过度性语段以加强逻辑联系2.运用语句和衬托手法予以强调突出旁衬:达尔文反衬:论敌政敌自衬:语词推进3.语言准确形象,精练生动4.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