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沪教版(上海) / 七年级第二学期 / 第5单元 自然奥秘 / *一九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学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奥秘【单元学习目标】  一、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理解在说明事物特征的过程中,体现文学性的方法。   二、掌握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结合议论和记叙说明事理的方法。   三、掌握课文知识,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了解科学方法,为破解自然奥秘作好准备。 【基础知识学习】  一、古代汉语中,有少数几个兼有两种不同意思和作用的词,叫兼词。其中,“叵、诸、旃”都是所代表的两个词的合音。   叵=不可的合音(副词+助动词),如:“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  诸=之于的合音(人称代词+介词),如:“投诸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  诸=之乎的合音(人称代词+语气助词),如:“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  旃=之焉的合音(人称代词+语气助词),如:“愿勉旃毋多谈!”(杨恽《报孙会宗书》)  曷=何不(疑问代词+副词),如:“心中好之,曷饮食之?”(《诗•唐风•有杕之杜》)  盍=何不(疑问代词+副词),如:“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  焉=于是(介词+指示代词),如:“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子又死焉。”(《礼记》)  尔=如此(动词+指示代词),如:“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然=如此(动词+指示代词),如:“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二、文言里“然而、然则、虽然”各是两个词,其中的“然”也作“如此”讲。  然而=如此,而  然则=如此,那末  虽然=虽然(“然”作词尾,无义),如此【学习时间安排】  16,《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二课时。  17,《“生物指示”现象》二课时。  18,《旅鼠之谜》二课时。 ※19,《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一课时。 ※20,《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一课时。【每周一诗指导】《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预习【学习目标】  1.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的过程,体会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   2.学习抓住要点,简述事情过程的说明方式。   3.体会人类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勇气,培养善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原文欣赏】  在古代,由于受到了山岳、海洋的阻碍,人类只能活动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凭着他们自己的直觉,一般把地球误认为是一个基本上平坦的大地。许多关于地球古老传说都把大地设想喂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陆地。  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意思是说,蓝天就像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像一块四方的棋盘。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则认为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环绕着深不可测的海洋。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的那种直观而质朴观念来解释的。  当人们看到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然后横过整个填空,再落向西边,于是,产生了疑问:如果天空果真是与大海相接,那么太阳又是怎样穿过辽阔的大海,回到每天升起的地方呢?生产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进行更广泛的航海活动。这时,人们又惊奇的发现,船离岸后,先是船身逐渐消失在波浪中,只剩下桅帆,继而桅帆有渐渐地消失。当人们登上高一点的地方眺望时,船有重复出现在远方。这种情况使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  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也开始认识到,大地并不像前人所说的是一块盾状的平地,有点根据粗略的天文观测,有点出自神学的需要,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学说。  第一个公开发表“地球”概念的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由于当时的古希腊人认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罪完美的,因此,柏拉图阐释了地是球形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许多天体环绕它做圆周运动的理论。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接受了老师的见解。而且第一次用观察到的事实科学地论证了这个理论。他在观察月蚀时,注意到掩住月面的地球的影子总是圆弧形的。他还认识到,向北方旅行是,人们会发现各种星辰高处地平的高度在增加,这都表明大地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由此成为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15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造船术和航海术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进行远航。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葡萄牙人首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突破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大地范围的了解,发现原来在那盾形大地之外,还有一块非常富庶的土地,并且从非洲的土著人哪里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象牙。  西非航行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其他的探险家。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由世界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一支由二百多人、五艘舰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向西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远航开始了。  麦哲伦诞生与1480年,出身与葡萄牙中部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幼年时曾在宫廷中做过侍童,随国王约翰二世和王后游历全国各地。15岁成为一名士兵,后来到政府的航海事务厅工作,在这里他看到了有关远征队的许多秘密报告,学到了许多航海新知识和最新的地理学见解。以后又加入了几个重要的印度洋的远征队,参加过许多次战斗。他在征战时,重伤三次,成了瘸子。36岁的麦哲伦,贫病交加,遭到宫廷的冷落,伤心至极,但他并没有颓废丧志,却一心想去干一番大事业——那就是乘同一艘船环航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圆的,驳倒那些愚昧的神学论者。这也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麦哲伦开始酝酿一个宏伟的航行计划。他到图书馆查阅了最新的地图和海图,请教了专家学者,逐渐相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有一个海峡。通过这个海峡继续前进,由东方世界再回到西方世界,即可绕地球一周。麦哲伦的这个通过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计划,在当时还没有一个航海家敢于设想。  1519年9月20日,探险家麦哲伦率领265人,分乘五艘帆船,由西班牙的圣卢卡起航,渡过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于第二年十月到达南美洲的南端。这里有一条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海峡。这时,一些船员因为对前途感到畏怯而哗变,同行的五艘船中,一艘不幸触角沉没,另一艘带有大部分给养的船背叛离去。在这种情况下,麦哲伦任然毫不动摇,坚持前进,宣称即使要吃船上的帆和皮革也绝不回头。这样,经过五个星期的航行,终于绕出了这个海峡,后来人们便称此为麦哲伦海峡。出海峡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篇浩瀚无垠的大海,这里风平浪静。他们连续航行了三个月,竟然没有碰到过一次大风大浪,因此称之为太平洋。但断粮和坏血病使许多船员相继死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521年3月,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船队倒带了菲律宾群岛。在岛上,麦哲伦因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死。余下的船员继续航行,于1521年11月,倒带了今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满载了欧洲人所酷爱的香料后,再经印度洋,绕过非洲,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生还的船员仅18人。  这次历时三年的人类死一次环球航行,在世人面前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不必担心:当他到地球的另一端时会掉到下面的无底深渊中去。因此,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了,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宣告结束了。  人们在说:“我们时代的航海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地球。”麦哲伦船队的勇士们回到西班牙后得到的礼物中有一件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题着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课文提示】  1.本文选自《世界大发现》,是一篇科普知识文章。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在介绍人类发现和证实“球”形地球的过程中,体现了科学探索者付出的艰辛和此举在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2.重点:探讨麦哲伦能成功证实“球”形地球的多个要素,体会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精神。【辨识字形】  揣(chuāi) 端(duān) 踹(chuài) 喘(chuǎn) 瑞(ruì) 湍(tuān)  桅(wéi)  跪(guì) 诡(guǐ)  脆(cuì)【积累词语】  深不可测 形形色色 世界闻名 贫病交加 浩瀚无垠 风平浪静 千辛万苦 无可辩驳【朗读课文】【课文分析】  人类对地球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地平——地方——地圆,各学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15世纪初,葡萄牙人胜利进行西非航行——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远航,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航海探险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们勇敢无畏地面对一切,他们的海上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的几十年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哥伦布航海探险早了87年,他所到之处带去了中国人的友谊与文明,被后人称为世界航海第一人。西班牙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世界航海家费尔南多•麦哲伦,葡萄牙人,他率船队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从而最终证明了大地球形说。英国航海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进行了3次探险航行,他在太平洋和南极洲的伟大的航行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也是第一位绘制澳大利亚东海岸海图的人。这些航海家为人类历史作出了杰出贡献,名垂青史,其中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远古的错误认识与对此的怀疑——质疑。  第二部分(第6-7段),提出“地圆学说”——发现。  第三部分(第8-14段),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证实。  第一层(第8-9段),写麦哲伦第一次航行开始。  第二层(第10-11段),回顾麦哲伦制定环球远航计划的过程。  第三层(第12段),写麦哲伦航海的艰难经历。  第四层(第13-14段),写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  本文围绕“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展开,叙述了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使人们不仅了解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结论,而且体会到探险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复习【朗读课文】【思维训练】1,本文的副标题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必要补充,他让读者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目的: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本文的副标题说明了文章在介绍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对地球作了实证考察,让人类第一次科学地认识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形状。 )2,“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有几个阶段?( 要点提示:古代传说:盖天说、盾牌——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  古希腊哲学家的各种学说。亚里士多德用事实进行论证,成为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15世纪初,葡萄牙人进行西非航行。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远航,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 3,文章为什么要写我国及古希腊等地方关于地球形状的传说?( 通过传说引出下文人们产生的疑问和发现。同时也暗示了科学探索者要推翻千百年来人们对地球错误认识的不易。 )4,第7段,首句中的“第一个”、“公开”与“不仅……而且第一次”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公开”,这样的词语说明柏拉图发表“地球”概念的开创性意义。  “不仅……而且第一次”递进句式,充分肯定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理论,高度评价他发现“地圆学说”的真正价值和与重要贡献。 )5,“地球”概念是柏拉图“第一个公开”提出的,为什么又说亚里士多德是“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因为柏拉图仅仅是根据美学原理的推测得到结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亚里士多德用观察到的事实,科学地论证了“地球”的概念,所以才说他是“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航行开始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了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艰难首创,意义重大。 )7,“36岁的麦哲伦,贫病交加”,“贫病”分别是指什么?( 贫:经济困难。     病:受过三次伤。 )8,麦哲伦能成功进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要素有哪些?( 要素一:前人基础〈第7、8节〉  要素二:物质基础〈第9节〉  要素三:自身基础〈第10节〉  要素四:敢想敢做〈第10、11节〉  要素五: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第12节,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中经受的艰难困苦。〉 )9,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麦哲伦的事例?( 麦哲伦率领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重大,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了,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宣告结束了。”〈第13节〉 )10,第12段,作者在开始和结尾刻意记述日期和人数,有什么作用?( 说明这次环球航行艰难不易,耗时长,船员死亡多。 )11,怎样理解“我们时代的航海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地球”?( 麦哲伦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让人们真正了解了地球,结束了关于地平、地方、地圆的争论,产生了有关地球的新学说。 )12,根据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的要素,谈谈我国要进行星际航行应具备哪些条件。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