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语文:3.9《烛之武退秦师》课件(旧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讨论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3.熟读全文,赏析烛之武的说辞,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气势。能力目标: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和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2.重点理解归纳“贰,军,辞,鄙,敢、济,肆,阙,与”和“若,说,微,之”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左传》的语言特点。教时安排:2教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朗读法。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2.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3.拓展阅读法。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设想:1.借助多媒体课件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诵读———理解———研析,着重讨论烛之武如何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第一课时布置预习问题: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2.给生字词注音。3.阅读课文,就自己疑难的字词句做好标记。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一言九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作品介绍2(多媒体显示)有关《左传》的知识介绍,师朗读提示重点知识笔记。1学生先自主回答有关《左传》的知识。3学生做好相关笔记。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简介秦晋围郑形势,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课文朗读1教师范读3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作评价指导1学生集体跟读2学生个别朗读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字词学习3教师就学生的解释予以补充说明。4教师就重点字词给以重点强调,并板书。1学生向老师就自己的疑难字词的解释提出疑问。2学生互答。5学生做好相关笔记。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课文翻译教师补充学生逐段翻译。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布置作业认真阅读课文,归纳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图(计划,考虑)封(使…成为疆界)利(使…得利)朝,夕(在早上;到黄昏)壮(壮年)远(远方,边远的地方)乏困(缺少的东西)敝(损害)肆(扩张、延伸)退(使….退却)阙(使…亏损)亡(使…灭亡)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补充请学生上黑板归纳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课文翻译。师生活动(一)秦晋围郑一抑一扬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张弛有度曲折多变临危受命??二抑二扬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三抑三扬请学生概括故事情节。了解故事梗概。师生活动(二)[点拨]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因为秦郑无根本利害冲突,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找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学生讨论分组回答) 了解故事结构安排的特点。师生活动(三)[点拨]《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服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游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张一弛是本文情节设置的一大特点,请你结合情节详细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了解故事情节设置的特点。
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师生活动(四)[点拨]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游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亡郑”于秦无利“舍郑”于秦有利“保郑”于秦有利请你评价烛之武说辞的艺术性。 了解故事语言特点。师生活动(五)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讨论烛之武的性格特点学习如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
拓展延伸:词义判断1.文言文阅读中造成语言障碍的是实词,而不是虚词。而实词又具有多义性。据此,判断词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分析义项在分析义项的过程中,可以查阅一些工具书,如《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把一个词的全部义项排列出来,确定其本义和引申义及其内部联系,力求全面系统地把握词义。选择义项???词不离句。在选择义项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选用。实词的意义虽然是多样的,但每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是惟一的。2.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并正确进行分析评价,就要掌握评价文意的方法和技巧。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这对准确地理解、分析和评价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了解作者生平及概况,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作品的思想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3)从内容到结构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这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对记叙性的文章,要重点搞清人物、事件,前因与后果,记叙与议论;对议论的文章,要把握文章的观点,正确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4)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把握文意,并准确进行分析评价。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同步作业》2)课外自主阅读一至两篇《左传》的其他故事,然后交流阅读感受。板书设计:通假字 无能为也巳 巳,同“矣”共其乏困 共,同“供”秦伯说 说,同“悦”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撤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越国以鄙远 鄙,当作“邑”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特殊句式“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夫晋,有何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