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一单元 / 2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 烛之武退秦师《原版》》

烛之武退秦师《原版》》

  • 2022-02-23
  • 7页
  • 86.68 KB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编制人:杨淑玲马和芳安玲审核: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组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全文,勾画出重点字词,对自己有独到见解的内容做好批注,以备交流展示。2.在研读的基础上完成学案,规范书写,小组合作,答疑解惑。3.两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7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3、史书体例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二【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不会的地方记下来。2、检查预习(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史书,《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2)、小组同学分段读全文,小组共同纠正错音。(3)、听写部分字词。三、【整体感知】1.课文共有四个段落,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7 2你是怎样评价烛之武的?四、【合作探究】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4、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6、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7、小结: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课堂检测】7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①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君之壮也,犹不如人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6、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7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学习心得】我的学习心得:【知识剪辑】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7 三、词类活用(例句)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4.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5.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6.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7.形容词作动词7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8.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五、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课后反思: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