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我已经读了好几篇了,对其的了解也不经意间多了起来,也慢慢地开始喜欢这个充满理想和主观感情的人了。总也忘不了《沉沦》中那个18岁留学于异国他乡,作为弱国的子民而常常受异族歧视,进而得不到爱情的自由,最终跳海自杀的“我”;总也忘不掉《春风沉醉的晚上》中那个才华出众,却潦倒困顿,感情忧郁,对黑暗的现实充满无比愤慨,对下层的贫苦百姓有着无比同情的知识分子的“我”。郁达夫说过,自己的小说带有浓浓的“自叙”
性质,所以,从他的小说中我们也大至能看出他的人生历程。而其在散文创作中,也把表达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放在了首位。可以说,发现自己的感觉,深化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感觉,把感觉朴素地词语化,是他的为文之道。
故都的秋郁达夫
一、初品文章:自由朗读文章要求:①坐姿端正,双手拿书;②读准字音,读准句读;③声音要宏亮,但不能喊;④要有朗读的自信。
二、再品文章1、自由默读文章要求:①依然要坐姿端正;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默读,可以拿笔勾画圈点;③重点体会怎样把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和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2、小组讨论并朗读要求:①四人为一组;②相互朗读点评,并推荐一名朗读的同学,重点讨论怎么读,读的方法。
三、三品文章:站立单独朗读1、要求:①站姿端正,双手拿书;②把刚才体会讨论到的读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
清、静悲凉喜爱
①清、静处要读得清脆些、明快些,但不能读成欢快;
②悲凉处要读得缓沉些、沧桑些,但不能读成悲苦;
③抒情处要读得激昂些,但不能读出蓬勃感;
2、明确朗读方法①清、静处要读得清脆些、明快些,但不能读成欢快;②悲凉处要读得缓沉些、沧桑些,但不能读成悲苦;③抒情处要读得激昂些,但不能读出蓬勃感;④总体上要读得抑扬顿挫。因为郁达夫有着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尤其是传统文化修养)和语言功底,他的语言一般都整齐、简练,读来朗朗上口,所以要读出顿挫之感来。
3、小结很多诗人从衰败的秋季中看到了生命的灿烂和旺盛,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也有很多诗人是借秋景的凄凉来悲叹自身命运的坎坷、心境的孤苦,如杜甫《登高》中的秋景。可以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表现出了一种壮阔之美;杜甫《登高》中的秋景表现出了一种悲苦之叹;而郁达夫却在《故都的秋》中对北平秋景的悲凉做了一次欣赏,他从悲凉中欣赏到了一种浓浓的秋味,欣赏到一种“悲凉”之美,就让我们把这种“悲凉”之美读出来吧。
四、四品文章:要求:①入境进入到作者笔下故都秋的各色景物中;②品味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强烈的情感体验,即对其的喜爱和欣赏;③共鸣把自己就变成那个有着丰富感觉体验的达夫吧!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