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着重感受鼓响前及鼓响时场面给人带来的震撼。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教学重点:通过听读、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难点:体会激越的语言,并学习运用,尝试表达。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在我国贫瘠的西北,有个地方叫作安塞,那里的腰鼓天下闻名, 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预习,顺带查找一下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生:(学生汇报)【在学课文前先有个大概的了解,为深入学习课文作铺垫。】师: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吧! (出示安塞腰鼓视频)【让学生感性认识安塞腰鼓,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在这基础上,再进入文本,这样学生就有一定的情感积淀。】师:同学们,看了安塞腰鼓,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描绘一下。师:刚才,大家从声响、画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气势和铿锵激越,下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来体味这激情的腰鼓。二.初读课文 在学课文之前我来检查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考虑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生字的能力,所以生字词的教学我把它放在了课前自学,课堂上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进一步指导巩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哪一句话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好一个安塞腰鼓!”从“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敬佩,称赞……)这种情感又是按什么顺序带出来的呢?引出课文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部分。(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第三段:从“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到完。)【抓住中心句,在理解情境的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显得比较容易。】出示:好一个( )安塞腰鼓。 (整体感知课文) 大家喜欢安塞腰鼓吗?大家喜欢作者的描绘吗?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出理由。分组讨论3分钟,各小组代表发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出那个部分,然后说出好在哪里。【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引领学生充分感受文本语言,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三、讲读第一部分:(鼓响之前) 在鼓响之前,“我”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在读、议、评中,帮助学生体会从多角度描写鼓响前的场面。】我们期待的鼓声响起来了!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分三处讲: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狂舞在你的面前”你能体会到什么?(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出示这两段话,对比: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蹦跳的脚步,像旋风一样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为什么?(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请同学们尝试着来读一读。【通过变换语序,让学生对比着读,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作者由衷地发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的赞叹。”鼓声响起之前蓄势待发,鼓声响起之时震撼人心,让我们齐读1—8自然段,一起再来感受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壮观景象吧!【让课堂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显得更自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