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音乐 / 教学同步 / 人音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经典交响 /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经典交响》教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经典交响》教案 第一课时: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四乐章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贝多芬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能够感受、体验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四乐章,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三)了解音乐家贝多芬。 二、教 材 分 析?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四乐章 1. 作品介绍: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于1805年开始创作,于1808年完稿。? 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完成之后,不仅在创作上成就颇丰,在创作思想上也日臻成熟。因为《第三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不仅得以保持,而且大有发展。如果说,《第三交响曲》是在歌颂英雄个人的正义行为,歌颂他为正义而战、为正义而牺牲,并以此来换取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幸福和话,那么《第五交响曲》则是歌颂群体的、英雄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的英雄行为,歌颂觉悟了的人们向黑暗势力奋起斗争并获取最后的胜利,使人类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这才是真正伟大的英雄事业。?   1802年,贝多芬因耳聋感到生活绝望,因而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1804年,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愤怒地扯去《第三交响曲》总谱上题献给拿破仑的字样。时代和命运维系着个人的遭遇,但贝多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不幸,面对命运的压力,不断地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从黑暗走向光明,必须通过斗争,获得胜利。”正是这种信念鼓舞了他。经过三年的奋斗,他完成了《第五(命运)交响曲》这部撼世之作。  《第五(命运)交响曲》是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它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歌颂了人民群众战胜黑暗势力的伟大胜利,体现着作者“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伟大精神。 三、赏析: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 1. 演唱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引导学生从调性上、色彩上、情绪上做一些初步的感受、体验、判断工作,从而为乐章的整体聆听打下良好的基础。? 2.《第五(命运)交响曲》的两个乐章分先后单独完整聆听,使学生对乐曲有完整的整体印象。3.聆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两个乐章时,将两个乐章对比着听。使学生感受其不同的音乐情绪,从整体上理解其音乐内容及其哲理思想。引导学生透过乐曲的曲式结构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脉络,进而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及哲理思想。? 4与通俗音乐的《命运交响曲》对比着听。? 5.在聆听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本作品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明亮的块板,奏鸣曲式。? 呈示部 主部主题:贝多芬曾经针对这个动机说过:“那是命运在敲门”“ 连接部:圆号奏出了这一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它的节奏来自主部主题,而旋律则由小调转为大调。至此,那惊惶不安的、带有暴戾特征的音响似乎有所收敛。?副部主题:这一主题是从连接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它用第一小提琴与木管组乐器(单簧管)来“对答”,表现出一种柔和的、纯良的温和品格。这一优美抒情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但是,在这优美的主题下面,低音声部不时地传出主部主题的音型。此后,当两个主题汇合一起时,便形成朝气蓬勃、充满豪放气质的结束部。 展开部:? 再现部:? 分析作品: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呈示部主部主题:这个一往无前的进行曲式的旋律,非常接近法国大革命时期群众歌曲的风格。它那明晰的节奏、丰满的和声、乐队的全奏和强壮饱满的音响,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也刻画了一种胜利在望的群体英雄形象。它令人联想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的节日气氛。? 连接部:这段旋律依然有进行曲的特征,但它更富于歌唱性,好像人们在歌唱着胜利、赞颂着英雄。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呈示部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转入G大调。这是一个生动、活泼、欢快、跳跃的舞曲性旋律。它留给人们的联想是: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欢乐地歌舞,在不停地涌动……? 结束部:这呈示部的结尾段依然在G大调上。它显得壮阔一些,但保留着整个呈示部那光明、欢乐的英雄性特点。第四乐章的展开部采用副部主题的素材进行广泛地发展。它活跃而饱满有力。当音乐向高潮推动时,命运的动机又突然出现:但是,这命运的动机是软弱无力的。它好像一片暂时的乌云,难以遮盖住灿烂的阳光,只能引起人们的一种回忆:曾几何时,它是那样地猖獗、那样地不可一世,终归是螳臂挡车。?   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名作。恩格斯在写给他妹妹的信中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由此可见,恩格斯对它的评价极高。? 四、作者简介: 1782年,12岁的贝多芬开始跟当时德国很有名望的音乐大师聂耶费(1748~1798)学习。聂耶费的高尚道德和宽广的艺术胸襟,给贝多芬以重要影响。贝多芬从此系统地学习了对位、和声、作曲、管风琴的演奏,熟悉了巴赫、亨德尔的音乐作品。1787年到1792年之间,贝多芬曾先后师从于莫扎特、海顿门下学习作曲理论等,这对贝多芬一生的音乐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1792年,贝多芬来到欧洲音乐之城——维也纳。他的钢琴演奏给他带来很高的声誉,并先后到柏林、斯图加特、布拉格等城市演出。?   贝多芬热爱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信仰共和、崇尚英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都明显地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如: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英雄)交响曲》等,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革命的英雄气质。?   正当贝多芬才华横溢的时候,他于1796年患了耳聋症,而且在日益恶化。这对他的生活和音乐创作是个莫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等级观念带来的歧视和经济上的困苦。这一切曾使他产生自杀的念头。但他那刚毅的性格,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他深信能以艺术和道德的力量生活下去。?   1803年到1813年期间,是贝多芬度过坎坷生活和艰难岁月的时期,也是他创作上最光辉和成熟的时期。他的重要作品大多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例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暴风雨》、《黎明》,、《爱格蒙特序曲》等。   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几年,正是在梅特涅反动统治下,奥地利社会生活非常黑暗的时代,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已被封建复辟王朝所吞没,自由民主的要求被卷土重来的教会和皇室贵族所镇压。但贝多芬仍为表现人类追求光明理想而紧张地思索着艺术创作的道路。经过六年的酝酿(1817~1832),终于创作出世界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交响音乐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一生的思想和音乐艺术创作的总结。?   贝多芬的晚年是非常凄凉悲苦的。由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贝多芬于1827年2月26日在维也纳逝世。当时,为他送葬的有两万多人。?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在音乐艺术上、内容及曲式结构上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贝多芬的艺术创作,集中和发展了欧洲古典音乐的精华,也开辟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第二课时: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学唱歌曲《念故乡》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能够感受、体验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三)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四)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二、教材分析 1.作品创作原由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创办人琴妮•瑟勃夫人邀请德沃夏克担任该院院长。德沃夏克到纽约后,琴妮•瑟勃夫人急于要他依据朗费罗的史诗《海华沙之歌》创作一部歌剧。歌剧《海华沙》并未作成。但其中的一些创作初稿后来就用在了《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中。1893年5月24日,这部交响曲创作成功。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到美国后写下的第一部作品。本来,作者并没有给交响曲加标题,但在公演前不久,琴妮•瑟勃夫人建议加?“新大陆”的标题,并得到了德沃夏克的同意。从此以后,这部名为“自新大陆”的交响曲便名扬四海。1893年12月16日,在安东•塞德尔指挥下,由纽约爱乐乐团首演于卡内基音乐厅。这部交响曲在美国首演时,可谓轰动一时。美国的报纸甚至把它称作“美国的交响曲”。但是,德沃夏克断然反对这种说法,并强调指出:他在国外创作的音乐作品首先是捷克音乐。他在首演的前四天曾对采访者说:“我没有使用过任何一个黑人或印第安人的旋律,我只是在作品中写了体现印第安音乐特色的自己的主题,我用现代节奏、和声、对位和乐队音色的一切手段来发展它们。”? 2.赏析:《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为慢板,复三部曲式。?   乐曲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一连串鸣咽的和弦,形成一种悲惨凄切的音响效果。?   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乐曲进入了第一部分。这段感人至深的旋律由英国管奏出:这是作曲家怀念遥远祖国的愁思。其旋律朴实优美,富有歌唱性,深得人们的喜爱。以后曾被改编为各种独奏曲,也被填上歌词而成为独唱曲或合唱曲。也有人曾把这个曲调误认为是一首古老的美国民歌。?   接着,在弦乐器的演奏下,这一主题有了变化发展,情绪显得有些激动:英国管又奏出主题的最后4小节,乐声渐弱,第一部分结束。乐章的中间部分,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震音的背景下,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旋律。这段音乐充满深切的悲痛,同时又蕴涵着无比激动的感:在悲痛、哀伤的主题后,出现了一段明朗、优美的旋律。它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作者巧妙地将这个主题用变奏的形式展现,并与前主题构成复调,使情绪更加深切动人。德沃夏克在创作第二乐章中段的音乐时,受到了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所著长诗《海华沙之歌》第二十章《饥荒》的启发。在这一章中,描写了海华沙的妻子明妮哈哈为饥荒所迫,已经奄奄一息。她在极度痛苦的挣扎中哭泣着向想念中的丈夫诀别。?   乐章的第三部分,仍由英国管奏出动人的思乡主题,音乐时断时续。特别是弦乐器加弱音器后演奏,感情更显得压抑内在,动人心弦。 3.作者简介: ? 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1841年9月8日诞生于布拉格以北20公里的小村庄——尼拉霍柴维斯。他的父亲是兼做屠夫的小客店店主。德沃夏克从小时候起,就爱听自己故乡的民歌,并在农村教师指导下学习唱歌、演奏小提琴。当他12岁时,在兹洛尼茨镇遇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育家和优秀的音乐家——安东宁•李曼。他热心地指导德沃夏克演奏中提琴、钢琴、风琴,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和即兴作曲。1857年,李曼说服了德沃夏克的父亲,让他进了布拉格的风琴学校去深造。经过两年的紧张学习,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以后在布拉格姆扎克乐队中演奏中提琴。这期间,他开始写了一些乐曲,但很少有机会演出。直到1873年,他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赞歌《白山的子孙》出现后,德沃夏克才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自1875年起,德沃夏克先后结识了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并将他创作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和《d小调第七交响曲》分别题献给了上述二人。?   1884~1886年,德沃夏克五次到英国演出,并受到热情地赞誉。1890年到俄国演出也取得了巨大成绩。由于在国内外获取的辉煌业绩,布拉格卡尔洛夫大学授予他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0年,布拉格音乐院聘请他担任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   1892年,德沃夏克接受琴妮•瑟勃夫人的邀请,担任了纽约国家音乐院院长之职。翌年春季,创作了他的杰出作品《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1894年的暑假,他是回到捷克的维所卡度过的。由于回到波希米亚,他的心情非常愉快,于是写下了8首钢琴幽默曲。他在美国工作了三年,1895年回到捷克。此后,在布拉格音乐院任教。1901年,被任命为布拉格音乐院院长。1903年完成其最后一部作品——歌剧《阿尔米达》。1904年,德沃夏克因病去世。捷克人民为悼念这位用音乐创作来为祖国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杰出音乐家,给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三)学唱歌曲:《念故乡》?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段旋律的歌唱性很强,又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正是这种原因,德沃夏克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后来,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1.这首歌的旋律优美而流畅,很容易上口。因此,用视唱法学唱此歌。 2.启发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适当地音量,适当的速度来表现歌中那思念故乡的忧伤情绪。? 3.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用“思乡”这个主题,要求学生为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词。 4.学生学唱英语歌词。? (四)音乐知识:交响曲? 1.定义: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音乐体裁,即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的结构宏大,意蕴深广,音响丰富,能通过多种音乐形象的变化发展来揭示人们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2.产生:交响曲的产生同17、18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18世纪中、后期,交响曲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器乐体裁。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交响曲的发展上作出过伟大的贡献。   3.交响曲的结构:一般都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音乐建立在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的对比和发展上。 第二乐章:慢板,一般为复三部曲式,具有抒情性。有时也用变奏曲式或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快板,复三部曲式,多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多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常表现辉煌、乐观的情绪,也表现生活、风俗性的场面或人民胜利的节日气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