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1.1.1《体味文化》word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
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课程标准】:
1.1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
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
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
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四、【相关知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如何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历史课本中历朝历代的文化发展。
(3)政治生活中关于综合国力竞争的相关知识。
(4)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入体会知识经济、文化经济现象。
五、【方法点津】: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
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
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
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文导语】:
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
说,文化是艺术。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
“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体味文化
一、【课程标准】:
1.1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
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本课就此提
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
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点拨:教材插图:踢踏舞《大河之舞》,《长征组歌》,杂技《科技灵光一一晃圈》,
芭蕾舞《天鹅湖》,旨在向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使同学们对“文化”概念有一
个感性的认识。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
(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
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点拨:教材此处的插图及辅文(读书俱乐部、上网、晨练),旨在使同学们体味生活中处
处充满着文化,如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
◇课堂探究:(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
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探究提示:(1)略。同学们可各抒己见。
(2)芯片就是集成电路。各种高科技芯片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这
一点毋庸赘述。而作为其中一族的各种文化芯片,如语音音乐芯片、ID 卡玩具芯片、手机
监听芯片等各种信息产品,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
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
各自特有的色彩。
在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园、音乐厅、美术馆、书店、体育馆、电影
院等,构成了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
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
再如,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
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
◇课堂练习: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
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
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答案:C
解析: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把握这一点,对各种现象进行分
类就不难了。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小辞典:(1)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的思
想观念体系。
(2)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地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
和事物的总的看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
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
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
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课堂探究:(教材插图略)你能否用这个图示,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
◇探究提示:例如。文字的发明--…记数的发明(如阿拉伯数字)一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工业革命——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载人航天行动。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足灭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面足通过对社会生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
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l}I获得
和享用文化。
◇点拨:教材在此处的“相关链接”引用了中固古籍中的有关论述,强调了教育感化
在治理固家中的重要作用。
(2)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U常生活中的青行、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
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3)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足这一时代
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
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
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叮以看
到历史上的和现实巾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课堂探究:这是一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教材插图略).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
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探究提示:教材安排的这一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体会文化的含义.这里的“文
化”是“文化素养”“文明”的意思。显然,从图中二人的表现看,稚气未脱的学生比西装
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这是教材对本部分内容经过逐层分析后的得出的最后结论。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把握“文化”的含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
称,刚,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大汶
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
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小辞典: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
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
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
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
然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第三,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2.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
答案:(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
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
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弄清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生活和实践。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
家的历史中。
◇点拨:“教材插图”(图略),“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党宣言》”及辅文内容,以
事实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
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
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足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呼的钱学森同志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近_二r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_丰义哲
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互联网服务营
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加强对营业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社会
文化场所的管理。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
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
作用。这一点我们在下一框内容中还会学到。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
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
于建立大成就;今天,我们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为实现现
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
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
民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
色。2003年中央文明委把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
宣传日”。公民道德建设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注意: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
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
重大的阻碍作用。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
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马克思
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责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
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如,1864年第一固际的成立使田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21
年巴黎公社运动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高潮。
◇点拨: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它对
世界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
◇课堂练习: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
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③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故舍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