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了解 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
具体内涵;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生物学领域学派
之争的圆满解决、文学艺术领域的非凡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
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3.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辩
证思维的能力,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的
国情。
2.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
春天的硕果的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一种共识:“双百”
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
业具有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
主义文化的方针。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二为”方向。
3.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
心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两千年后的 20 世纪 50 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
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毛泽东
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
让它开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新课学习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
任务是什么?“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
(2)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
1956 年之前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
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原因:受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影响;自身“左”倾思想的影响。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
人阶级的一部分。
周恩来“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是劳动人民一部分”的观点的出发点是什么?
出发点是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提出:
材料:
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
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
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
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问题:你怎样理解“双百”方针的内容与内涵?
3.“双百”方针的内容与内涵
(1)内容: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
家争鸣: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内涵:“双百”方针的内涵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
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
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只要是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是社会
主义文化创造者和建设者。“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
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只要符合繁
荣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这一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的进
步,就应该纳入先进文化的格局范围。过渡:“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
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4.影响
(1)百家争鸣:成功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讨论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
争的座谈会。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展示下列成果及其图片:
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描绘人民革命
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老舍——话剧《茶馆》、郭沫若——历史
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长篇小说《智取威
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
颂》《杜鹃山》作为“样板戏”,推广到全国。一时间,全国各地京剧团只能演出
样板戏,地方戏剧也移植样板戏,电影也以样板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
各单位还组织学唱样板戏,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
问题: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
适吗?为什么?
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三、文艺的春天
过渡:“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确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
艺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文革”结束后,我国的文学艺术出现了怎样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
(2)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3)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再次繁荣:
(1)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
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2)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3)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
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贯彻“双百”方针
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1)经验教训:①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②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③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2)现实意义: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
主义文化的方针。
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
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
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
荣和发展。
合作与探究
思考建国以来,我国的文艺发展之路?
时间 “双百”方针 影响
1956 年 毛泽东提出“双百”
方针
文学界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
品,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争论
1957 年反右斗争
到“文革”期间
“双百”方针受到
干扰破坏
中国文化领域百花凋零。“文革”时只
有八个样板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
域的研究几乎停滞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
恢复“双百”方针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真正迎来了发展的
春天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因此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成为首要问题。1956 年,
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
级的一部分,从而提出“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性的、长期
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应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
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
训。
板书设计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2.提出:1956 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含义
(1)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2)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就
(1)主要内容
(2)成就表现
5.影响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1)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
(2)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
(1)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邓小平指出文艺“二为”方向
(4)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5)20 世纪 80 年代初,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表现
(1)反映“文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2)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前景
(1)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
(2)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
(3)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