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阐释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主要成就,共分为三
部分。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 1980 年和 1988 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
区的开辟”,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港口
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并在内地开放城市设立经
济技术开发区。第三目“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主要介绍了浦东的地理、历史状
况和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利条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本课概念较多,教师可以
在课前复印相关资料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另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
从整体上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本课涉及内容比较繁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
生使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防
止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或地理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多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经济特区的设立情况,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
影响。
(2)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情况和意义。
(3)记忆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
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
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
全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
命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教材图片:深圳的今与昔。
我国古代曾经流传过“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什么“金手指”让深圳从一个落后
的边陲小镇变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呢?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 13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推进新课
(板书)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问题情境 1:邓小平是从哪一角度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
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
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
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
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
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邓小平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
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自主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以促进本国技术发展的
成功经验。
问题情境 2:你能否从经济学角度谈谈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
必然产物。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使国际分工日益加强,国
际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这使各国的对外开放具有必然性,同时也为其创造了可
能性。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但是如何对外开放却是摆在中国人民
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
索。
问题情境 3: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文件提出的设想,后来形成了怎样的结果?
自主学习:国家分别于 1980 年和 1988 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
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问题情境 4: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自主学习:(1)与港、澳、台相邻近,便于联结国际市场。
(2)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历史传统。
(3)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
情。
(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依托,又有发展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和港口。
问题情境 5: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多媒体展示材料:
授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
关、金融、外汇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专项管理
办法,报国务院核准后实施。
国家大力支持特区建设。特区建设所需的资金由国家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
允许特区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作贷款。深圳、珠海两市的财政收入 1985 年以
前不上缴,厦门、汕头两市上缴的财政收入,由两省人民政府核减。特区的外汇
收入单列,超过 1978 年基数的增收部分 5 年内不上缴,用于特区建设,特区的
对外贸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自主经营,特区可接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委托,代理国家外贸主管部门不统一经营的出口业务,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外,轻工业投资在 3000 万元
以上,重工业投资在 5000 万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家计委审批外,其余项目不需国
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
在经济特区和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公司税率仅为 15%o 而
在中国其他地方国内企业税率高达 55%(将逐渐减少至 33%)。内地外资企业税率
也高达 33%,外资企业在赢利后头两年享受免税待遇,在随后两年中减税 50%。
——(英)D.英尔,艾景学译《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程:经济特
区的作用》
教师总结: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为主,对
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
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问题情境 6:经济特区除了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还有什么重大
意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
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 230 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
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
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
自主学习: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同时也是我国进行经济
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改革和开放共同推动着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
问题情境 7:经济特区的发展成果如何?有什么意义?
自主学习:经济特区在吸引外资和外贸出口方面成就突出,从而逐渐形成了
外向型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就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加深了对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对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改
革与开放起到了示范作用。
(板书)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问题情境 8:在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又作出了
哪些重大决策?
自主学习:(1)1984 年国家开放了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
口城市。
(2)1985 年以后,相继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
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 年以来,政府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问题情境 9: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具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自主学习:(1)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2)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
的贸易口岸。
问题情境 10: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相继设立,使
得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局势?
自主学习: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连接南北的沿海经
济开放地带。
问题情境 11: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发展成果如何?
自主学习:这一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
裕、最发达的地区。
过渡: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又大大地向前迈进,将开
放区域由沿海向内地拓展。浦东的开放和开发是实行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步骤,
也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板书)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设问抢答:
(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如何?
浦东位于横穿上海市区黄浦江东侧,面积 556 平方千米,是上海面积的 1/12。
在过去,“浦东”这个称谓仅表示其位置在黄浦江以东,与上海老城区浦西隔江
相望,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
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
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2)当今上海有哪两处标志性建筑?
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
(3)浦东的开发有哪些有利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经
验等。这些都预示浦东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塑造国际化、现代化大都
市形象的先天条件。
问题情境 12:浦东的开放和开发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阅读教材和材料后总结。
多媒体展示材料:
自 1990 年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加快步伐,综合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高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由 1990 年的 60 亿元起步,到 2002 年达 1251 亿元,保
持了 19.6%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2 年达 585 亿元;地方财
政收入由 1993 年的 5.53 亿元增加到 2002 年的 95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2002 年
达 16 亿美元;外贸出口由 1993 年的 12 亿美元增加到 2002 年的 136 亿美元 0。
2003 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5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
自主学习:浦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上海 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成为上海新兴高
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
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问题思考:有人担心,对外开放会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机可乘,从而改变
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你认为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请用史实说明。你认为应该
如何保障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性质?
学时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有道理。因为从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之日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就从
未停止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如十月革命之后,英、法、美、日对苏俄进行
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二战爆发前,英法实行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企
图将法西斯侵略的祸水引向苏联;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和
平演变”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策: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 30 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
高速增长的两个历史车轮,也是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长期
坚持的基本政策。
板书设计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
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
沿海开发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