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9-2020 年高中历史《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新
人教版必修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
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
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
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重点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 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曾是粮食出口国,但这时
的苏联却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他欧洲
国家平均产量的约三分之一;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开始调整政策,试
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2、改革的内容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
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
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
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改革的结果
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
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964 年 10 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
革随之告终。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
时,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
改革。
在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取消农产品义务销售制,实行收购制,大规模垦
荒,提倡种植玉米,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压缩国民经济指
标。
在批判斯大林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主要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
则,平反冤假错案。
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只能起暂的
作用。
勃列日涅夫改革
1、改革的内容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
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
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注重发展重工业的目的与结果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
他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在他任内,苏联的军事实力
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 年以后,苏
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
降的危机局面。1985 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2、改革的内容
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作用。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改革失败的原因
但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政治、经济方面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
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苏共此时把改革提上日程是对的,而且戈尔巴乔夫上
台时把注意力放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不顾当时苏联的实
际情况,一上任就提出一个“加速战略”,结果导致农轻重比例进一步失调,困难重重,
无法打开局面。接着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又犯了更大的错误:轻率地把改革重心转向政
治领域,由于政治改革和方法的误导,导致历史严重倒退。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标,在于“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否定了社
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指导地位和作用。因此,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改良的
资本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用这种思想反映指导改革,必然失败。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后果是: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
后果,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1989 年以后,一些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1991 年“八一九“事件的失败,
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
根本的质变。
1991 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实际上已经解体。
本课要旨
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最
后归于失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