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积累。
教学
难点 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
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八)
【设计意图:通过导
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识。】
新课
教学
( )分
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 1)
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
的课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
(板书:找课外书)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2)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
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
【设计意图:设计这
个环节,能让学生在认
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概括内容,提高学生的
概括能力。】
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 3)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4)
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
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
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示课件 5)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
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出示课件 6)
①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
连贯的话。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出示课件 7,8)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
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
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
个是出,从内到外。
师: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
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
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
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
法的作用,加深对修辞
方法的理解。】
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6.书写提示。(出示课件 9)
书写指导: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
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
平整端庄。
……
7.日积月累
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读这两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10)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
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
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
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
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
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
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出示课件 11)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
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
地移动。(出示课件 12)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
学生朗读,初步把握诗
歌的意思,并在老师讲
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
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
意思。】
(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
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
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找课外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语文园地八 读别人推荐的书
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
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
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以交流内容为基础,引导同学们概括并拓展,
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梳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教学中,在书写提示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设置“书写”的环节,没有
当堂检验学生书写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
大幅度提高。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
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
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
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教
育的好教材。
《其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往日舟
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
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
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