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之文本解读
一、地位和作用
n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掌握
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
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
础上教学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
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导出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它提供了度量和
计算面积的基本道理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具有启后的
作用,是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等面积打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长方形
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因此,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
要。
二、教材编排
n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创
新
n 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n 习题精练,灵活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
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
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
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实验——猜想——验证
2、合作交流。
3、实践创新
引导学生通过画方格或摆
面积单位,采用计数或计
算的方法得出长5厘米、
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是15平方厘米。从中形成
猜想,进而想到:“其他
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
以用‘长×宽’来计算
呢?”
学生通过画方格或摆面积单位,
采用计数或计算的方法得出长5
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是15平方厘米。从中形成猜想,
进而想到:“其他长方形的面积
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
算呢?”
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
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
方形,并填表。然后,启
发学生在一系列验证的基
础上,概括出结论,即得
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小组合作进行,共同寻找测量
办法,或同一小组采用想到的
不同办法测量。例如画方格,
摆面积单位,利用“面积计”
(画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透明塑
料片或玻璃片)等。可以数一
数一共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也
可以数出一行有几个、有几行
,用乘法算出所含的平方厘米
数。通过交流,形成共识,用
乘法计算比一一计数更简便。
从而得出猜想,长方形所含面
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
数的积。
先独立探索,再小组交流,让学
生先自己摆一摆、自己想,用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具拼出不同
的长方形,一边操作一边填表。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非常自
信地概括出结论,把它填在课本
上。再小组交流,保证了每个学
生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又促进
了知识互补。
集体讨论面积、周长
联系,凝聚每个学生
的智慧,共享学习成
果。
学生自己测量长和宽,并把解答过
程写在课本上。在这过程中,学生
会发现,右面的长方形实际上是一
个正方形,由此得出正方形面积计
算公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形成。
两人之间的讨论提
示了两种不同的摆
法,为学生的学习
提供了支持。
两个提示则起了关键的
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长
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
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
求。
引导学生思考,
进一步推导出正
方形的面积。
练习第十题也是通过动手
算一算,数学小灵通又在
边上及时提问:你能发现
什么规律?让学生进一步
比较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 1、量少。新教材无论是例题量还是习题量
都比旧教材少了很多。新教材的这一设计
拓宽了学生的探究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个
性化学习的条件,即学生不必时时都抓着
课本例题、习题不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需要和兴趣,重新选择一些和教材内容
相符的例题和习题来研究,从而获得个性
化的发展。
2、灵活多样
先自己动手操作
得出数据再计算
。这样既培养动
手能力,又复习
了面积公式。
利用图形计算
面积 ,复习
巩固面积公式
。
纯文字题。
图文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
活
一步计算
,复习面
积公式。
练习有梯度。
面积和周长
联系
教材题目灵活多样,充分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
极性。总的来说,教材是教师组
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在教
学过程中,只有深刻理解、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的本质、内涵,才
能高效率、高质量的组织教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