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课标要求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聚落的图片及其他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基于探究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调查;全班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有哪些?曾经在其它城市生活过的同学有哪些?请同学们简介曾经生活过的农村或城市。 教师简单介绍曾经生活过的豫西农村景象。 (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师生共鸣,吸引学生) 教师:城市、乡村,这些都是我们人类所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聚落。 电脑显示1:教材图4.16城市、乡村聚落图 学生活动1: (1)根据电脑显示的图,分别判断属于哪种聚落; (2)聚落除了是我们的居住地以外,还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泛指可观赏到的景物)又有较大的差异。 电脑显示2:教材图4.17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图 学生活动2:仔细观察图, (1)描述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2)描述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相同之处。 活动要求,将全班分为两大组,左半部分的同学讨论(1),右半部分的同学讨论(2),讨论时间3分钟。 (培养学生读图、辨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差异:从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来说明) 学生回答:(相同:都有道路、河流穿过、地形等方面) 教师:乡村与城市的相同方面,实际上也是聚落形成时的共同条件,一般的先有乡村聚落然后再形成城市聚落,那么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要素有哪些呢?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电脑显示3:教材上的图片 学生活动3:分析图中A、B、C、D四处哪个地方更容易形成聚落,为什么? (创设情景,培养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脑显示4:天津市的位置图,分析天津为什么在三叉河口形成了聚落 学生回答:略。 教师:聚落的形成受到了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聚落形成后,聚落的景观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电脑显示5:聚落的图片,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的村庄,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学生活动4: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聚落不断的在发展,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记录了历史的真实状况,有些聚落因其独特性等特征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威尼斯水城等。随着乡村向城市的转化,人们怎样来发展和保护这些传统的聚落呢? 电脑显示6:一组天津老城的图片 学生活动5:以天津老城的改造为例,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1)天津老城厢是老天津民居的集中地,要完整的保留下来,保护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房子、老房子,而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传统。 (2)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老城民居变得拥挤、混乱,干脆拆掉,盖新房算了。 (3)对老民居的改造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加入新的功能,如厨房、卫生间等。 (4)有些老民居,开发者可以把它们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以实例为证,使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聚落,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自由讨论,时间3分钟,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别人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随着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许多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聚落面临变革、改造,具体怎么样的改造,应该是既保护了传统的历史风貌,又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