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七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17 紫藤萝瀑布/宗璞 /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3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3

  • 2021-04-08
  • 5页
  • 12.05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③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点评  本教学案学法指导鲜明而突出,十分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引导作用。  本教学案教学目标设计准确,重点突出,表述严谨,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把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的原则。在人文素养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在语文工具性方面,侧重基本字词等语言知识的积累,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流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