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重要的边疆省份之一,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城市的分布和农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是我国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极其鲜明的代表性。通过新疆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区域特征,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2)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形分布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绿洲的分布
“三山夹两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是本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形成本区高山、荒漠、山地牧场及绿洲等自然景观。绿洲是新疆耕地、城市、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分布的地区,引导学生分析绿洲的分布有助于理解本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突出水对本区域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为学习绿洲农业打下基础,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四)教学难点:
如何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中获取新疆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并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
突破方法:从图6.33和6.34入手,将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引导学生观察城市的分布和地形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区内的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
二、教学方法
地理图像导学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指导”——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的渗透。
三、学法指导
新教材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自主发展。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
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新疆的自然环境、特色产品、风土人情等资料和图片。
2、给学生读图提纲,明确提出读图要求,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各种地理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
3、指导学生归纳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如: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4、课堂上启发学生与教师互动,思考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可以请同学用一段新疆舞蹈作为开场;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新疆的图片和资料。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高山荒漠和绿洲
1、位置、面积、人口
教师:展示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并在新疆所在的位置闪烁。
学生活动:读图描述新疆在全国的位置。
阅读地图册P28,说出新疆的面积、人口和民族特点。
学生归纳: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教师:出示读图提纲
(1) 阅读课本图6.31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找出新疆主要山脉和盆地,归纳地形分布特征。
(2) 完成P41活动题1,简单画出新疆的主要山脉和盆地,体会“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
(3) 根据图6.31的图例,找出哪些山脉的海拔超过雪线,这些山脉对于新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读图、归纳、填图、分析。
教师:图片演示主要山脉、盆地,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
3、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
复习提问: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什么?(干旱)
教师: 出示新疆沙漠景观图片
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
学生读图:分析新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50mm以下,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学生活动:通过练习分析新疆干旱的原因。(把下列内容按照因果关系组合起来,以分析新疆干旱的原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4、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教师:出示“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的环境”图
设问:(1)新疆有1900万人口,哪些地区适合人居住呢?
(2)为什么绿洲适合人居住呢?
(3)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呢?(山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教师:出示“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绿洲分布在什么地方?(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有河流经过的地区)
(2)将图中的一些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观察城市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城市大多分布在天山、昆仑山脉的山麓地带)
(3)从图上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新疆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新疆绿洲面积不到8%,却集中了90%的人口、耕地及国内生产总值。绿洲地区,特别是绿洲的边缘地区环境非常脆弱,如果人类活动不合理,使植被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将导致荒漠化。因此,荒漠化是这个地区容易出现的问题。
承转:绿洲除了有水外,还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可以发展绿洲农业。因此,新疆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一提到绿洲农业,大家一定会想到新疆的特色产品哈密瓜、葡萄等。
设问:哈密瓜、葡萄有什么特点?(甜)
为什么新疆瓜果特别甜呢?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P43图6.36回答。
教师展示石榴、棉花等图片。
设问:新疆绿洲农业的特色还有哪些?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P43图6.36回答。(红色系列产品,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1、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
承转: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疆人民为了有效地利用绿洲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
2、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出示坎儿井图片。“坎儿井剖面示意图”
学生阅读地图:说明坎儿井的开凿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坎儿井是在当地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的发展方向。
全课总结。
课堂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对应内容
明确新疆在全国的位置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用一定的时间自学、读图、填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教师及时指导,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学习的过程。
由西北地区迁移到新疆,知识前后联系。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难点简化,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谈话法递进设问,帮助学生理解新疆荒漠及周围的环境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认真读图的好习惯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学生熟悉的绿洲特色产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从感性知识入手。
培养学生善于归纳知识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坎儿井是如何避免蒸发的。
利用谈话法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一、高山、荒漠和绿洲
1、位置、面积、人口
2、“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3、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
4、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查看更多